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180.34
    +339.11 (+0.54%)
     
  • CMC Crypto 200

    1,312.63
    +35.65 (+2.79%)
     

恒隆曾主攻地鐵上蓋物業 金鐘站一役險遭沒頂

恒隆地產(0101)董事長陳啟宗早前在博鰲房地產論壇表示,在過往30年有應該破產的地產商沒有破產,並非本身強大,只是政府出手相助。回顧恒隆在一九六〇年代崛起至今亦經歷大起大落,投資金鐘地鐵上蓋遇上香港九七前途危機,更令恒隆差點沒頂,投資取態戒心大增。

恒隆投資金鐘地鐵上蓋物業時遇上香港九七前途危機,更差點令公司沒頂,圖為一九七八年金鐘站興建情況。 (Chan Yuen-m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恒隆投資金鐘地鐵上蓋物業時遇上香港九七前途危機,更差點令公司沒頂,圖為一九七八年金鐘站興建情況。 (Chan Yuen-m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恒隆藉太子道地產生意發跡

1948年正值第二次國共內戰,在混亂局勢下,恒隆創辦人、本身亦是土木工程師的陳曾燾由廣州遷至香港工作,並在1960年自立門戶,與弟弟陳曾壽創立恒隆有限公司,初時在太子道一帶經營地產生意,業務蒸蒸日上。由於當時散戶開始進入股票市場,投資氣氛暢旺,恒隆亦趁機1972年10月在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時以股價8.5元公開發售二千四百萬股,集資二億元。

恆隆創辦人陳曾熙及其夫人。(恆隆集團網站)
恆隆創辦人陳曾熙及其夫人。(恆隆集團網站)

1973股災 打擊恒隆財務狀況

上市翌年即1973年,股市氣氛更進入瘋狂狀態,恒指在首三個月急升超過一倍逼近一千八百點,市面更出現「魚翅撈飯」、「用龍蝦做早餐」等瘋狂現象,恒隆股價亦被炒高超過兩倍達29.2元,不過同年置地收購牛奶公司引發股壇大戰,加上中東戰火連連,令港股突然出現恐慌性拋售,恒指從高位1774.96點,跌至年底151.11點,恒隆雖沒有因股災沒頂,但財務狀況大受大擊,市傳恒隆一度對投資地產出現戒心,亦因而錯過1978年股、樓大升的機會,被對手長實、新地逐漸拋離。

恒隆在一九七八年九月開售德福花園,數百市民在旺角通宵排隊認購單位。 (Yau Tin-kwai/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恒隆在一九七八年九月開售德福花園,數百市民在旺角通宵排隊認購單位。 (Yau Tin-kwai/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繼德福花園後,恒隆在一九七八年開售淘大花園。 (Robin Lam Kit/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繼德福花園後,恒隆在一九七八年開售淘大花園。 (Robin Lam Kit/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恒隆強攻地鐵站上蓋項目,康怡花園是其得意作之一。 (Nora Ta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恒隆強攻地鐵站上蓋項目,康怡花園是其得意作之一。 (Nora Ta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奪九個車站蓋發展權 聲名大噪

雖然受到重擊,但及後恒隆把握地鐵開通發展機會,集中發展鐵路沿線物業,最先在九龍灣站發展德福花園及毗鄰的淘大花園,及後港島線於八十年代興建之際,恒隆與多個發展商合組財團,連續取得九個車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權,包括太古站康怡花園、炮台山站康澤花園、天后站栢景臺、灣仔修頓花園、金鐘站上蓋等,涉及八千個住宅單位及八棟商廈,當年建築成本超過七十億元,令恆隆聲名大噪,創辦人陳曾熙更打破一貫低調的作風,就恆隆的發展大計對傳媒侃侃而談。

陳啟宗指在過往30年有應該破產的地產商沒有破產,只是政府出手幫助,而非公司本領大。(Annette Riedl/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陳啟宗指在過往30年有應該破產的地產商沒有破產,只是政府出手幫助,而非公司本領大。(Annette Riedl/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前途陰霾 栢景臺呎價僅一千

不過八十年代初英、中兩國商討香港前途問題,港人對前景缺乏信心,新界租約亦只餘下十多年時間,業主紛紛減持及拋售物業套現,令樓價急挫,單以1982年樓價便大跌接近四成,以沙田第一城為例,呎價由開盤時高峰一千元,急跌去四、五百元。樓市氣氛差,又面對數以十億計的地鐵沿線項目,恒隆決定壯士段臂,放棄金鐘二段的發展權,其他車站上蓋項目亦一度押後;而對後市保守的恒隆為求去貨,多個樓盤以低於市場預期價格開售,以天后樓皇栢景臺為例,一九八七年開售呎價僅約一千元,一九八五年的康怡花園亦只約八百餘元,這些物業在數年內升幅逾倍,恒隆錯失「賺盡」機會。

陳啟宗開拓中國內地市場,上海恒隆廣場更是集團積極複製的成功模式。 (Mike Kemp/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Images)
陳啟宗開拓中國內地市場,上海恒隆廣場更是集團積極複製的成功模式。 (Mike Kemp/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Images) (Mike Kemp via Getty Images)

恒隆倚重內地收租項目

雖然未能賺盡,但回顧恒隆發展項目多屬優質地段,樓宇質素穩定見稱,接亦有著名物業,旺區商場都有恒隆的足跡,例如旺角中心、雅蘭中心、銅鑼灣名店坊、山頂廣場等等,九十年代陳啟宗上任後除了積極增加土地儲備及擴大投資物業,亦將業務重點放在內地市場,特別是購物商場、辦公樓、酒店及服務式住宅,上海恒隆廣場更是集團積極複製的成功模式。陳啟宗今年初指在過去十年,集團內地業務一直增長理想而減少了對香港市場的依賴,香港市場只佔租賃收入的三分之一,預計未來香港巿場佔公司盈利的比例會進一步縮減;雖然北京應對疫情方式對集團影響極大,但他相信只要沒有難以預計的嚴重外來因素,預計內地業務應該不俗。近日內地接連出現疲弱經濟數據,相信對恒隆未來盈利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