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462.30
    -829.13 (-1.29%)
     
  • CMC Crypto 200

    1,328.01
    -68.52 (-4.91%)
     

旗下SPAC棄紐約上市 弘毅投資轉戰港股

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發起人是知名私募基金弘毅投資與擁有央企背景的農銀國際融資

重點︰

  • 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聯合農銀國際融資發起的SPAC──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申請在港交所上市,收購目標包括醫療健康、消費及綠色產業領域的企業

  • 弘毅投資今年4月撤回Hony Capital Acquisition在美國的上市申請,並轉戰港股市場,估計與其他中概股回港的原因一樣,是為了避免承受中美政治博奕的風險

葉天娜

過去兩個月,香港股市可以用「慘淡」二字來形容,恒生指數曾經創了2011年後的新低,新股市場也同時遭遇冷峰,投資者申購反應大不如前。截至9月26日,今年只有61家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0388.HK),其中35家的股價已經跌破IPO價,不少熱愛「抽新股」的投資者都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為了與新加坡交易所競爭,港交所今年初啟動的港版「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上市機制,仍然吸引不少財團組織SPAC上市,準備在港股市場大展拳腳。由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3396.HK)旗下弘毅投資、聯同央企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1288.HK)旗下農銀國際融資於今3月31日發起的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已在上周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由農銀國際與花旗擔任聯席承銷人。

自從年初推出「港版SPAC」後,截至本周一已經有四只SPAC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由於只接受專業投資者參與,欠缺零售投資者帶動市場氣氛,它們的股價表現令市場失望,暫時只有在9月16日上市Interr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01.HK)仍然堅守10港元的上市定價,而這只SPAC是由農銀國際資聯同中國著名私募股權機構春華資本共同發起,收購目標是聚焦大中華地區從事創新科技、消費及新零售、高端製造、醫療健康及氣候行動等領域的高增長型公司。換言之,Everest Acquisition已是農行旗下第二只部署在港股上市的SPAC。

廣告

Everest Acquisition計劃收購的項目,同樣是科技賦能及高增長、並與中國有緊密關係的醫療健康、消費及綠色產業領域,與Interra Acquisition的收購目標相當接近;因此,Everest Acquisition在招股文件中也有提到這項潛在衝突,公司表示,如果未來獲提供合適的併購機會,會與對方公平公正競爭。

2003年成立的弘毅投資,是中國知名的私募股權資產管理公司,截至去年底管理規模約為100億美元(717億元),過去在醫療健康、消費、綠色產業、數字科技、生命科學及文化科創等都有投資,這次聯合農銀國際融資發起的SPAC,主席正是由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擔任,估計是希望未來借助Everest Acquisition併購弘毅有份投資的企業,幫助這些公司快速上市,提供平台讓弘毅投資及其他前期投資者退出獲利。

根據Everest Acquisition的招股文件顯示,弘毅投資過去18年在在醫療健康領域進行了18次投資,總金額涉及12億美元,代表作包括石藥集團(1093.HK)、先聲醫藥(2096.HK)、康臣藥業(1681.HK)與天境生物(IMAB.US)等已上市公司,以及呈源生物、岸邁生物及Biosensors等仍未上市企業。

至於消費領域,弘毅投資在過去18年投資了逾20家公司,耗資超過14億美元,當中較著名的公司包括字節跳動錦江酒店(600754.SH)及檸萌影視(9857.HK);在綠色產業方面,弘毅的投資組合包括新奧股份(600803.SH)、林洋能源(601222.SH)與盈峰環境(000967.SZ)等。

回港避險

去年3月,正值美國的SPAC炒風熾熱的時候,弘毅投資已經成立了一家SPAC,名為Hony Capital Acquisition,並於同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S-1招股說明書,打算在美國上市。這家公司同樣由趙令歡帶領、收購目標同樣是專注於中國的醫療保健及消費領域的技術形驅動公司,集資規模約3億美元,到了去年6月更新招股書時,卻把集資額減少33%至2億美元。

然而,經過逾一年多的時間,Hony Capital Acquisition仍然未能成功登陸美國市場,公司在今年4月決定撤回上市申請。不到5個月後,弘毅投資便轉戰香港,聯合農銀國際融資轉攻「港版SPAC」市場。

弘毅投資此舉並非毫無道理,一方面美國SPAC的熾熱桯度已經大不如前,截至9月26日,今年在紐約上市的SPAC只有76家,募資額126億美元,僅及去年全年的7.8%。更重要的是在中美政治博奕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完全沒有優勢,甚至可說是一種高風險行為。

雖然中美初步已就中概股審計底稿問題達成協議,然而在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下,只要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要求,便會被強制退市,中概股自此由兩年前大受當地投資者歡迎,變成現在被狠心拋售的對象。

因應《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近月愈來愈多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部份更申請把香港及紐約列成雙重主要上市地點,目的就是減低在美國被除牌的風險,而弘毅投資放棄Hony Capital Acquisition於美國上市並轉到香港,估計與中概股棄美回港的原因同出一轍,只是在港股低迷的大環境下,即使這只SPAC能在短期內通過上市聆訊,專業投資的申購反應也難免受到市況影響,因此弘毅投資與農銀國際融資此刻最需要的,可能是運氣與耐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