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8,986.93
    -125.23 (-0.32%)
     
  • 標普 500

    5,463.16
    -6.14 (-0.11%)
     
  • 納指

    17,755.15
    +37.50 (+0.21%)
     
  • Vix指數

    12.96
    +0.12 (+0.94%)
     
  • 富時100

    8,224.81
    -22.98 (-0.28%)
     
  • 紐約期油

    81.13
    +0.30 (+0.37%)
     
  • 金價

    2,308.90
    -21.90 (-0.94%)
     
  • 美元

    7.8088
    +0.0002 (+0.00%)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3 (-0.58%)
     
  • 歐元

    8.3437
    -0.0216 (-0.26%)
     
  • Bitcoin

    61,694.62
    -167.62 (-0.27%)
     
  • CMC Crypto 200

    1,283.57
    -0.22 (-0.02%)
     

日本4月核心CPI如預期增溫 日銀退出寬鬆壓力加重

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近期降溫後,4 月再度重新加速,反映企業在年初調漲產品價格的影響,並且再度加重日本銀行 (央行) 今年稍晚緊縮貨幣政策的壓力。

日本政府周五 (19 日) 公布,不計新鮮食品但包含能源成本的核心 CPI 增 3.4%,符合市場預期且較 3 月的 3.1% 擴大。

整體 CPI 年增 3.5%,較 3 月的 3.2% 擴大,也遠超過市場預估的 2.5%。

不計新鮮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 - 核心 CPI 年增 4.1%,創 1981 年 9 月以來最快增速。這是日銀觀察內需驅動的物價走勢時,一項關鍵的指標。

日本日前公布第 1 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年增 1.6%,是三季以來首度成長,增幅高於市場預期,顯示經濟保有韌性,在物價增溫的情況下,日銀有更多空間考慮緊縮貨幣政策。

報告顯示,食品依然是最主要通膨來源,4 月食品價格跳漲 9%,較 3 月的 8.2% 加速上揚,代表家庭支出遭到壓縮,可能影響未來的消費支出。不過燃油和電力價格下跌,後者下滑和政府為了對抗通膨提供的補貼有關。

日本正苦於應付日益上升的食品進口成本,而進口成本正是過去一年來推升通膨最主要的力量,尤其因為美、日之間利差擴大,日元持續疲軟,造成進口商品價格居高不下。

4 月的服務性通膨為 1.7%,較 3 月的 1.5% 加速上升,代表勞動力成本上揚,可能開始影響更廣泛的消費者通膨。

日本通膨率保持在日銀 2% 目標以上,已有一年的時間。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多次表示,在通膨可持續保持在 2% 以前,仍有必要保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他曾預測,日本核心消費者通膨將在今年度下半年 (2023 年 10 月到 2024 年 3 月) 回到 2% 以下。

廣告

彭博周四報導,強勁的物價可能迫使日銀提高物價預測,此舉將強化市場對最快 7 月調整政策的預期心理。

日元周五 (19 日) 大致持平,截稿前約升值 0.1% 至 138.50 日元兌 1 美元,周四曾觸及 138.75 日元兌 1 美元,是去年 11 月以來最低,而且截至周四已經連貶六日。

更多鉅亨報導
日銀總裁植田:一旦實現2%可持續通膨 就會結束YCC政策
日股持續上漲 東證指數升至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