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8 小時 39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578.30
    +102.38 (+0.55%)
     
  • 國指

    6,572.45
    +25.16 (+0.38%)
     
  • 上證綜指

    3,140.72
    +35.90 (+1.16%)
     
  • 道指

    38,748.70
    +73.02 (+0.19%)
     
  • 標普 500

    5,158.71
    +30.92 (+0.60%)
     
  • 納指

    16,264.04
    +107.71 (+0.67%)
     
  • Vix指數

    13.77
    +0.28 (+2.08%)
     
  • 富時100

    8,213.49
    +41.34 (+0.51%)
     
  • 紐約期油

    78.48
    +0.37 (+0.47%)
     
  • 金價

    2,330.90
    +22.30 (+0.97%)
     
  • 美元

    7.8167
    +0.0064 (+0.08%)
     
  • 人民幣

    0.9216
    -0.0048 (-0.52%)
     
  • 日圓

    0.0505
    -0.0003 (-0.57%)
     
  • 歐元

    8.4211
    +0.0148 (+0.18%)
     
  • Bitcoin

    63,358.01
    -985.43 (-1.53%)
     
  • CMC Crypto 200

    1,367.05
    +54.42 (+4.14%)
     

期指暫停熔斷 港股添亂

港交所稱,由於供應商軟件問題,需暫停恒指期貨產品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資料圖片)
港交所稱,由於供應商軟件問題,需暫停恒指期貨產品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資料圖片)

香港交易所(00388)昨日在開市前宣布,因應外部供應商軟件問題,暫停恒指期貨產品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俗稱「冷靜期」或熔斷機制),儘管已找出原因,但仍未有恢復日期。適逢近月港股極為波動,且周五是期指結算日,在「冷靜期」暫停下,市況更容易被大戶舞高弄低,加劇投資者心理陰影之餘,涉及衍生工具交易的機構投資者,市場操作或臨較大風險,故引來業界質疑,發生這類早可透過檢測監控來避免的問題,實不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也容易引起市場的誤解。

是次受影響的產品包括恒生指數期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恒生科技指數期貨、小型恒生指數期貨、小型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以及現月合約和下月合約。

科指期貨曾觸發機制 無礙交易

港交所於昨日收市後披露,調查發現,在某些情況下,產品5分鐘前的最後成交價(即參考價)沒有更新,而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會被過時的參考價所觸動。因此,在本周二上午11時22分,引致恒生科技指數期貨的11月份合約觸發了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及5分鐘的冷靜期。

不過,港交所指出,相關的參考價只用於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並沒有影響其他交易或交易系統的其他部分。外部供應商目前正準備為軟件更新,並會在使用前進行嚴謹測試。有關恢復恒生指數期貨產品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進展,將適時公布。

投資者恐失信心 不利散戶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今次事件可從兩個角度評論,一是「沒有大問題」,因為只是外部供應商軟件問題而暫時性停用有關機制,不是要改變制度或以後停用有關機制。另一是「或多或少損害投資者信心」,始終港交所是一間國際交易所,竟然會出現大型的系統事故。

他又指,期指波動調節機制暫停下,若大戶要「挾倉」,將會「挾」得更加狠,港股市場更容易被大戶舞高弄低,有損市場秩序。

上古國際集團董事梁彥穎亦有類似看法,在機制暫停下,期指市場大上大落風險增加,不利散戶投資者,無法為所有市場交易人士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絕對有影響。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自2016年8月推出,並於2017年引入衍生品市場,惟從未被觸發。至於港股現貨市場則常有股份觸發機制,而今次未有受影響,運作如常。

網民誤以為阻止沽盤惹議

近期港股表現異常波動,曾單日急挫千點,投資尚未「回魂」定神,適逢期指結算日臨近,大量輪證等衍生工具操作扭曲市場,此前市況一般就會較為波動,突傳來期指「冷靜期」機制暫停,惹來不少猜測。部分不了解「冷靜期」機制運作的散戶,更誤以為此舉是圖阻止沽盤有關,引來網絡熱議。

近年港交所另一重要爭議,要數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月初取消大筆鎳期貨的交易,招來「搬龍門」救中資企業炒家之嫌,更招致維權基金Elliott Management等多家機構投資者入稟索償。LME行政總裁張柏廉則重申當時有必要這樣做,惟坦言「重建(市場)信心的道路注定漫長」。關於LME於「妖鎳」風波的獨立調查報告,預料將於今年底前完成。

何謂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何謂市場波動調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