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207.13
    +444.10 (+2.50%)
     
  • 國指

    6,437.09
    +163.34 (+2.60%)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7,903.29
    +87.37 (+0.23%)
     
  • 標普 500

    5,018.39
    -17.30 (-0.34%)
     
  • 納指

    15,605.48
    -52.34 (-0.33%)
     
  • Vix指數

    15.04
    -0.35 (-2.27%)
     
  • 富時100

    8,150.06
    +28.82 (+0.35%)
     
  • 紐約期油

    79.68
    +0.68 (+0.86%)
     
  • 金價

    2,313.70
    +2.70 (+0.12%)
     
  • 美元

    7.8160
    -0.0063 (-0.08%)
     
  • 人民幣

    0.9259
    +0.0010 (+0.11%)
     
  • 日圓

    0.0501
    -0.0000 (-0.04%)
     
  • 歐元

    8.3694
    -0.0092 (-0.11%)
     
  • Bitcoin

    57,772.88
    +489.60 (+0.85%)
     
  • CMC Crypto 200

    1,267.74
    -3.00 (-0.24%)
     

【欲言不止】坊間開始討論「不減息理論」

【欲言不止】坊間開始討論「不減息理論」

美國最新經濟數據進一步回暖,巿場對6月減息預期繼續降溫,執筆之時機率剩下一半。短期息口資訊眾多,而且影響消費意欲,因此受到巿場持續關注也屬正常。不過,政府及企業投資周期以年計算,融資成本主要是基於長期利率,因此長期利率才影響經濟軌跡。

有錢人其實不抗拒高息

與歷史比較,現時的長期利率實在不算高。因此,亦有投資者認為,聯儲局實際上希望這個加息周期可以重設巿場預期,讓長息回到2008年前的平均值,維持在4至5厘左右。對各國政府及各企業而言,這當然會影響未來幾年的財政,被迫思考如何還債。然而,就算總負債不下降,只要維持在現水平,靠長期的輕微通脹和經濟增長,幾年後負債率還是有望降低。

此外,曾有大型投資者私下跟筆者說,有錢人其實並不抗拒高息。尤其是資產早已穩定配置,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舊發財」家族,太低息反而更難管理。

例如,一樣是擁有10幢商業大廈,組合總價值是50億元還是70億元對這類家族意義不大,只要商廈能產生穩步上升的租金,生活一樣無憂。就算人的天性愛比較,家族要和其他家族比較生活水平,到最後比併的其實還是租金一類的收入流。

利率趨低,這類家族的資產賬面值亦水漲船高,但因為現金流增長幅度追不上,實際收入和生活改變相對較少。而且,資產值提升亦推低了股息率或租金回報率,間接降低了「舊發財」家族的累積能力。舉例說,假如有投資者持有黃埔花園20個單位,以前租金回報率有5厘,投資者就能每年多買一個單位。上個周期末段租金回報率跌至2厘多,投資者就需要兩三年才能累積多一個單位。

廣告

另一方面,低息期利息成本較低,借貸相對容易,對「舊發財」家族來說,這並非好事。同一幢大廈招標出售,借貸困難時候,也許就是10個舊家族有能力收購,彼此競爭有限。但在過去的超低息期,就可能出現了30個投資者有能力融資收購,作風保守的舊家族反而難以競爭。

行內有所謂「資產表優勢」,指出直接持有資金的投資者可以靈活進出,做到一些基金做不了的交易。長息持續偏高,其實會令資產表的優勢更明顯。

選舉年續高息或更利民

上述理論以家族心態為本,但亦對我們散戶有效。低息期降低了高息股、債券,甚至定期存款的派息,對尚在累積期的散戶影響特別高。

至於擁有50億元資產的家族,股息是3厘還是5厘,生活一樣穩定,但中產退休人士可能只有數百萬元資產,3厘和5厘的分別就足以改變退休生活品質。

近年全球優質城巿的住宅樓價都不停創新高,在不少地方都脫離了民眾的負擔能力,背後原因當然很複雜,但低息期亦是因素之一。巿場主流說法一直認為,美國政府在選舉年需要營造良好經濟氣氛,因此減息刺激經濟事在必行。但如果經濟數據一直偏強,也許兵行險着的策略反而是維持高息,讓樓價真正降溫。

事實上,民眾的日常開支中,往往以住宅為最大比重,紓緩了租金或按揭壓力,也許民眾才最有感覺。

筆者仍然認為今年聯儲局會一如預期減息,但上述「不減息理論」最近開始在各群組發酵,即使遠遠未成為主流意見,卻似乎慢慢變成了值得討論的風險情景。

假如減息往後推遲,或者幅度遠低於估計,復甦也許就要延後了。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