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72.88
    +388.34 (+2.25%)
     
  • 國指

    6,278.37
    +158.00 (+2.58%)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5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50
    +0.0007 (+0.08%)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8
    -0.0002 (-0.42%)
     
  • 歐元

    8.4075
    +0.0093 (+0.11%)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84.00
    +0.43 (+0.51%)
     
  • 金價

    2,360.40
    +17.90 (+0.76%)
     
  • Bitcoin

    64,375.15
    +373.81 (+0.58%)
     
  • CMC Crypto 200

    1,387.57
    -8.97 (-0.64%)
     

歐企對內地漸失信心 投資減 撤離意向新高

歐盟企業對內地的投資一直下降。
歐盟企業對內地的投資一直下降。

內地嚴格的防疫政策持續逾兩年半,外商亦陸續撤離。中國歐盟商會發表報告,坦言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地位正在下降,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首年2020年,儘管在華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有所增長,但來自歐盟的投資比前一年下降了11.8%,歐盟在中國FDI的佔比亦從1999年的11.1%高位,一直下降至3.8%。

內地的防疫政策被指缺乏靈活和執行狀況不一成為其中的關鍵因素,令內地市場的可預測、可靠程度,以至效率都在降低,影響了企業的商業信心。該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更在致詞中提到,當世界其他地區已基本恢復疫情前「常態」,中國遲遲不開國門,錯過向海外投資者展現市場潛力的契機,令有意將既有投資或計劃投資轉至其他市場的歐盟企業數目創紀錄新高。

另有4因素影響可靠程度

在介紹該報告時,他表示,雖斷續地在中國居住了40年,但從未見過意識形態決策突然凌駕於經濟決策。報告發現在過去6個月,歐盟企業完全調整對華的看法。雖然大部分仍然留下,但他質疑究竟有多少新企業願意來華投資。

除了防疫政策外,報告亦提到另有4大因素影響內地市場的可靠程度和效率,內在因素分別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停滯不前,以及政策經常「拍腦袋」(內地潮語,意指全憑主觀決策);商業的政治化色彩日漸濃厚;內地的多樣性降低,外籍人士加速離境,當中因出入境限制,歐洲總部的高管無法掌握內地市場的第一手情況,缺少面對面交流,增加誤解風險。

報告引述一項今年春季所做的全球調查指出,目前許多國家對中國的負面態度達到歷史新高。

華供應鏈中心地位受挑戰

同時,歐盟企業的供應鏈戰略正在轉變,原因包括俄烏戰事令供應鏈受阻,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中心的地位將受挑戰。即使歐企不與中國完全脫鈎,但要有替代的供應鏈戰略,是許多歐企董事會熱議的問題。

報告對中國提出多點建議,包括重新專注改革,解決市場准入和監管問題;繼續致力於全球化;避免政策突變,並向商界進行政策諮詢;重新着力推進全體疫苗接種;繼續增加入境國際航班數量,取消「航班熔斷」機制;解決阻礙企業吸引和保留外籍人才等。

大金擬自產零部件降依賴

其實,撤離的又何止歐盟企業,另一大型經濟體日本亦是如此。日媒報道,空調設備製造商大金工業(Daikin)將在2023年度內構建新供應鏈,令該企就算遇到非常時期缺少產自中國的零部件時,也能繼續生產。實際操作除了在日本國內自產節能等核心零部件外,還會要求供應商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產。

日企減少對中國依賴,源於內地防疫封城措施及中美對立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日本市場調查機構帝國徵信公司早前已指,截至今年6月,進駐中國的日企為1.27萬間,創10年新低,較疫情前的2019年5月相比亦銳減7%或979間。

多國對內地持負面看法佔比達歷史高位(%)
多國對內地持負面看法佔比達歷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