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 小時 1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7,903.29
    +87.37 (+0.23%)
     
  • 標普 500

    5,018.39
    -17.30 (-0.34%)
     
  • 納指

    15,605.48
    -52.34 (-0.33%)
     
  • Vix指數

    15.39
    -0.26 (-1.66%)
     
  • 富時100

    8,121.24
    -22.89 (-0.28%)
     
  • 紐約期油

    79.15
    +0.15 (+0.19%)
     
  • 金價

    2,329.70
    +18.70 (+0.81%)
     
  • 美元

    7.8225
    -0.0014 (-0.02%)
     
  • 人民幣

    0.9249
    -0.0003 (-0.03%)
     
  • 日圓

    0.0502
    +0.0008 (+1.64%)
     
  • 歐元

    8.3833
    +0.0382 (+0.46%)
     
  • Bitcoin

    58,026.88
    -2,337.14 (-3.87%)
     
  • CMC Crypto 200

    1,202.07
    -136.99 (-10.23%)
     

港深創科園引入首批59機構

港深創科園引入首批59機構

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昨天舉辦合作夥伴啟動禮,與59間來自9個經濟體的合作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首批港深創科園合作機構大多為藥企、科技公司及大學,且有45%機構來自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和微電子等行業的園區支柱產業,另外亦包括一些機構投資者。

港深創科園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香港園區部分,佔地87公頃,由西至東分兩期發展。第一期規劃經已完成,總樓面面積可達100萬平方米,將劃分成不同產業主題的片區,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先進製造、產學研等,以建立多元的創科生態圈。創科園第一批首3座大樓,料於年底起陸續落成。

特首: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港深創科園聚焦六大支柱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AI)與數據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以及機械人,同時將以不同形式發展,部分合作機構成為首批進駐港深創科園的租戶,主要集中在園區明年落成的兩棟濕實驗室大樓。另有企業會成為生態圈合作夥伴,以支持人才、創科公司及園區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拓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港深創科園啟動禮上表示,園區將進入營運階段,有助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憑藉其地理優勢,成為本港與內地創科合作的重要平台。他又稱,本港會繼續與深圳緊密合作,爭取落實各項創新跨境便利措施,惠及港深創科園合作夥伴,以至整個創科界。本港會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料投資數十億 創造上千職位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指出,昨與港深創科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創科公司中,約四分一來自海外。據統計,參與啟動禮的合作機構,有45%為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和微電子等園區支柱產業。另外,有24間企業是首次在港落戶或擴展業務,預計會在港深創科園投資超過數十億港元,創造以千計就業機會。

廣告

港深創科園首批合作機構來自9個不同經濟體,包括澳洲、法國、日本、新加坡、泰國、英國及美國等地,涵蓋海外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加速器、孵化器和投資者。

首批59間合作機構當中,有14個為海外機構,例如英國的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及日本住友重機械工業。本港及內地則分別有20間及25間。

港企佔20間 英阿斯利康落戶

據悉,阿斯利康擬進行細胞療法研究,而日本住友重機械工業,會聯同當地的Stella Pharma,以及本港GEM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服務(08037),合作打造癌症診斷和治療一體化的生物科技平台,引入硼中子捕獲療法(BNCT)。

儘管與港深創科園合作的首批機構,大多為藥企及科技公司,但也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如內地的招商局集團(香港)與G5 Capital,及本港的基滙資本與Gobi Admiralty。另外,5間本地大學連同內地清華大學,都是港深創科園首批合作機構。

港深創科園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強調,會盡用香港在創科的獨有優勢,包括司法、稅制及上市集資渠道,亦會利用在港深創科園落地的跨境「四流」政策,即人才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透過探索、研發、中期測試、平台、共創發展引擎,令港深創科園成為世界級的知識樞紐及創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