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9 小時 28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79.61
    -150.58 (-0.83%)
     
  • 國指

    6,392.58
    -70.37 (-1.09%)
     
  • 上證綜指

    3,086.81
    -4.86 (-0.16%)
     
  • 道指

    38,686.32
    +574.84 (+1.51%)
     
  • 標普 500

    5,277.51
    +42.03 (+0.80%)
     
  • 納指

    16,735.02
    -2.06 (-0.01%)
     
  • Vix指數

    12.92
    -1.55 (-10.71%)
     
  • 富時100

    8,275.38
    +44.33 (+0.54%)
     
  • 紐約期油

    77.18
    -0.73 (-0.94%)
     
  • 金價

    2,347.70
    -18.80 (-0.79%)
     
  • 美元

    7.8187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56
    +0.0010 (+0.11%)
     
  • 日圓

    0.0494
    -0.0002 (-0.32%)
     
  • 歐元

    8.4783
    +0.0106 (+0.13%)
     
  • Bitcoin

    68,092.56
    +459.14 (+0.68%)
     
  • CMC Crypto 200

    1,429.65
    +1.08 (+0.08%)
     

碧瑤看準垃圾收費擴展回收網 2035前零廢堆填 政策鼓勵加教育

碧瑤看準垃圾收費擴展回收網 2035前零廢堆填 政策鼓勵加教育

資源回收成為大勢所趨,無論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收費)是否如期在今年8月推行,相關行業已率先受惠,本報一連2日探討這些行業,其中主營環衛保潔、資源回收及廢物管理等業務的碧瑤綠色集團(1397.HK),執董兼行政總裁吳玉群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垃圾收費只是政府手段之一,只要本港於2035年前達致零廢堆填的目標不變,未來亦有其他政策鼓勵市民循環回收,回收業務前景樂觀。

手頭合約51億 創歷史紀錄

碧瑤早前公布2023年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增加29.8%,至約23.3億元,撇除港府非經營性補貼後,純利約4630萬元,升幅達36.7%,主要受惠於垃圾收費計劃,為集團資源回收及綠色科技業務帶來增長動力;核心清潔業務收益亦按年錄得37.3%升幅,佔集團總收益約78.5%。截至今年3月27日,集團手頭合約增至約51億元,創歷史新高。

吳玉群表示,近年集團積極擴展旗下回收網絡,目前在全港處理逾5000個回收點,包括塑膠、玻璃樽、金屬、廢紙及廚餘等,也為逾30%「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的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6仔店),進行不同回收物的收集服務。

她預期,垃圾收費一旦生效,勢必改變業界生態,「大家自然會製造少一些垃圾,培養良好回收習慣,這樣我們資源回收業務,一來量會增加,同時質素亦提升」;現時很多人未清洗乾淨就將物件放入回收點,甚至夾雜其他垃圾,對回收物造成污染,但相信隨着政府加強教育,情況可望逐步改善,「市民做好分類,我們處理效益改善,有助減低成本。」

廣告

另一方面,政府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及,目標本港於2035年前達致「零廢堆填」;除垃圾收費外,政府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亦預計會在2至3年內推出,吳玉群相信,有助直接拉動集團回收業務質量,提供可觀回報。

向兩屋苑提供智能廚餘機

廚餘處理是垃圾收費其中一個受關注議題,吳玉群透露,集團今年初贏得2項大型私人屋苑合約,為其提供智能廚餘回收機,但有關業務屬初起步,未來會繼續參與競投政府合約。

廢物管理方面,集團現時為荃灣、黃大仙、旺角、灣仔及東區,提供廢物收集服務,服務人口約160萬,「廢物管理說的是一般普通垃圾,不會回收,直接送去堆填區」。

根據集團業績報告顯示,「廢物管理與回收」被歸納為一個類別,但她指出,兩者發展其實有別,「普通廢物處理,我們已做了很多年,(業務)相對穩定,反而隨着大家環保回收意識增加,回收(種類)會愈趨多元化,發展空間更大,我們只需要將車隊管理、人員配置和脈絡等資源,由廢物處理轉去做回收(業務),意味着是走向一個門檻更高的業務範疇。」

垃圾收費系列報道二之一

採訪、撰文:許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