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233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49
    -0.0003 (-0.03%)
     
  • 道指

    37,815.92
    -570.17 (-1.49%)
     
  • 標普 500

    5,035.69
    -80.48 (-1.57%)
     
  • 納指

    15,657.82
    -325.26 (-2.04%)
     
  • 日圓

    0.0493
    -0.0001 (-0.12%)
     
  • 歐元

    8.3459
    +0.0009 (+0.01%)
     
  • 英鎊

    9.7630
    -0.0110 (-0.11%)
     
  • 紐約期油

    80.84
    -1.09 (-1.33%)
     
  • 金價

    2,301.60
    -1.30 (-0.06%)
     
  • Bitcoin

    57,489.51
    -4,108.98 (-6.67%)
     
  • CMC Crypto 200

    1,234.45
    -104.62 (-7.81%)
     

移民台灣要留意:台灣房地產升浪展開!

經過5年多的低潮,台灣房地產價格在去年明顯回穩;雖然今年新冠病毒殺到,大部份市場分析已確認,另一波房地產漲價潮已駕到。

有意移民台灣及在台置業的朋友們,要多多留意了。

這波升勢由資金帶動

從歷史數據上分析,台灣房地產市場有循環式的走勢,約5到7年走一個循環。最近的一波漲市在2009年至2014年,樓價在2014年見頂後逐漸走下坡,至去年已經平均下跌兩三成,實際跌幅按區域有分別。

台灣樓價的循環,與經濟、政治及政策因素都有關連,而當中決定性的指標,就是資金流向。台灣有錢人非常多,而且隨着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在內地發了達的台商更不計其數,他們的資產「停泊」在哪裏,是個很關鍵的問題。

2019年中美關係矛盾升級,不少台商開始把資金調回台灣,當中有回台設分廠的,也有乾脆連根拔起遷回台灣的;一下子,大量資金回流。錢往那裏走?台灣人最愛的投資,就是買地買屋。

北台灣第3季新盤按年增44%

「雙北」,即台北市與新北市,向來是全台灣最具指標性,也是最蓬勃的地產市場。據最新資料顯示,今年7月至10月期間,新成屋、預售屋的推案量估計達2435.6億元新台幣,按年增加44%,亦創下有史以來之新高。建商們摩拳擦掌,足見這股買氣之強勁,不但無懼新冠病毒,連兩岸關係緊張亦阻擋不住。

這波房地產升浪原先由回流資金帶起,豪宅價格帶頭在去年攀升,台北市某些黃金地段的坪價,已升至接近上一個高峰期的水平。如今升浪逐漸蔓延至中低價物業,再加上低利率推波助瀾,首購族及潛水多時的投資客,再次入市。

港人置業策略的建議

如有意移民台灣,住是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時機上,趁着現在市場還是升浪的開始,不妨早點開始做功課先作準備。

廣告

台灣房地產市場與香港最大的分別,是台灣土地供應充裕,基本上不會出現住宅短缺的問題,所以並不會如香港這樣,連條件不怎麼樣的住宅都會升值。在台灣,不同的物業,升值潛能有天與地的分別;能夠保值的,只有少數條件優越的物業。

簡單來說,第一當然看地點,最值錢的是北市蛋黃區,其次是近年崛起的新北市,又以重劃區為佳;第二看建築物品質,舊公寓升值能力相對低,除非搏「都更」,否則在1999年後建成的防震大樓相對較保值;另外,社區環境及住客品質、景觀宅、知名建商品牌等等,都是加分點。

分清要保值,還是只要住得舒服

擁有所有上述條件的物業,才有保值的機會;而這些物業,未必符合港人對台灣住宅「平到喊」的刻板預期。

就以最近極速「鹹魚翻生」的台北天母區的入門版豪宅為參考,新盤一坪售價最低100萬台幣,大約7500港元一呎,看似便宜,但台灣住宅面積大,這級別的住宅一般最少70坪,平均100坪不等,「入場」總價7000萬新台幣起跳 (折合約港幣1850萬) 。

如果撇開港人買樓保值的慣性思考模式,選擇就多很多了。

續以新建案作比較,新北市某些蛋白地區,有不少每坪只須30萬元新台幣,50坪左右的建案,總價1500萬元新台幣起跳;台中及高雄地區的住宅價格亦較低,所以,要找到住得舒服又划算的物業,一點也不難。只是,這類物業的保值能力普遍偏低,應視為消費品而非投資物。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Wendy So(筆名)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