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2
    +0.0009 (+0.10%)
     
  • 道指

    38,301.05
    +215.25 (+0.57%)
     
  • 標普 500

    5,107.27
    +58.85 (+1.17%)
     
  • 納指

    15,933.90
    +322.14 (+2.06%)
     
  • 日圓

    0.0494
    -0.0007 (-1.36%)
     
  • 歐元

    8.3770
    -0.0212 (-0.25%)
     
  • 英鎊

    9.7800
    -0.0120 (-0.12%)
     
  • 紐約期油

    83.67
    +0.10 (+0.12%)
     
  • 金價

    2,351.90
    +9.40 (+0.40%)
     
  • Bitcoin

    64,057.82
    -438.53 (-0.68%)
     
  • CMC Crypto 200

    1,332.46
    -64.08 (-4.59%)
     

美國國債殖利率飆升或許仍是假象 聯儲會將是其上升的重大阻力

【彭博】-- 在全球最大的債券市場上,熟悉的一幕或許即將重演,儘管最近兩天的走勢讓美國國債空頭倍受鼓舞,但長期國債殖利率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面臨著消退的風險。

關於潛在的經濟刺激協議的傳言,對新冠疫苗的樂觀情緒,以及聯儲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對未來一年的樂觀信號,都使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在周三達到大約三周以來最高水平,並且周二還創下年內最大單日漲幅之一。不過,除了國會屢屢難以就財政刺激計畫達成協議這個事實之外,國債殖利率實際上還只是在試探幾周前美國大選之後的高點。

一方面, 聯儲會可能在本月就採取行動,來壓低長期借貸成本從而提振經濟。周三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就業形勢已經在惡化,數以百萬的美國人仍在失業之中。另外,美國的新冠感染病例正在激增,導致許多州採取新的限制措施,給經濟復甦帶來顯而易見的威脅。

不過,經濟學家Ed Yardeni表示,阻止長期殖利率飆升的關鍵因素是,聯儲會已經讓市場確信,在經濟復甦勢頭仍然虛弱的情況下,不會允許殖利率大幅上升。一些華爾街分析師 預測,聯儲會決策者將會在12月15日至16日的政策會議上調整其債券購買計畫,使國債購買操作更偏向於長期債券。

Yardeni Research Inc.的創始人Yardeni表示,如果由經濟力量和市場自由交易來決定,那麼債券殖利率可能達到更高,甚至超過1%,但是,聯儲會更重視就業而不是擔心通貨膨脹。」

展望明年,大多數華爾街策略師都預測殖利率會上升。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都預計,到2021年底,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將達到1.3%。法國興業銀行的分析師則認為將躍升至1.5%。

廣告

但就目前而言,能否突破1%就將是一個重大考驗。殖利率已經在這個關口屢屢受阻,正如上個月和6月份的時候。周三 ,殖利率有所回落,此前有報告顯示,美國企業11月新增就業崗位少於預期。周三紐約午盤後,10年期國債殖利率為0.95%。

當然,也有跡象表明這次可能有所不同。在周二殖利率大漲之後,周三亞洲交易時段逢低買盤並不如最近幾個月那麼強勁。

投資者猶豫的部分原因似乎是,這一次債券市場的通膨預期指標正在攀升,這有可能支持殖利率上升。10年期盈虧平衡通膨率已升至1.85%,為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3月份時曾經一度跌至0.47%。

聯儲會主席鮑威爾周三對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表示,儘管近期看起來充滿挑戰,但他看到了2021年年中左右「隧道盡頭的光亮」。

另一方面,國債殖利率的另一個穩定因素是,聯儲會明確表示將在未來幾年內將目標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聯儲會到2023年末之前不可能加息,並且此後的加息步伐也將非常緩慢。摩根士丹利基於歐洲美元期貨的一個聯儲會加息預期指標顯示,投資者預計,在首次加息之後,聯儲會每年只會將目標利率上調約25個基點。

原文標題False Dawn in Treasury Yields Seen With Fed Policy Shift a Risk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