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669.30
    +1,849.21 (+2.99%)
     
  • CMC Crypto 200

    1,359.39
    +82.41 (+6.45%)
     

美股日誌|標指納指再破頂 英偉達市值收穩2萬億美元

美股日誌|標指納指再破頂 英偉達市值收穩2萬億美元
美股日誌|標指納指再破頂 英偉達市值收穩2萬億美元 (Michael M. Santiago via Getty Images)

華爾街股市上升, AI概念再次領軍,納斯達克指數與標普500指數升上歷史新高,英偉達市值首次企穩在2萬億美元以上收市。數據顯示經濟活動意外轉弱,美元轉弱,金價急升2%;油價在石油輸出國組織醞釀進一步減產的助力下表現堅挺, 紐約期油一度升破80美元關口。總結一周,標指和納指有進帳,道瓊斯指數要微跌。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3月1日(星期五)市况

l 道瓊斯指數 升90.99點或0.23%,報39,087.38點。總結一周,道指跌0.11%。

l 標普500指數 升40.81點或0.80%,報5,137.08點。全星期升0.95%。

l 納斯達克指數 升183.02點或1.14%,報16,274.94點。本周升1.74%。

l 紐約4月期油 收報78.54美元一桶,跌0.33美元或0.4%。一星期升4.5%。

l 紐約4月期金 收報2095.7美元一盎司,升41.1美元或2.0%。全周升2.2%。

l 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 收報4.180厘,跌7.2點子。

晶片股強勢,英偉達升4%,收報822.79美元,AMD升超過半成,雙雙創新高,博通升7.5%,Dell上季業績好過預期,主要是受AI伺服器需求推升,股價急漲超過三成,帶動相關概念股,微軟升2%。紐約社區銀行內部貸款審查存重大缺陷,股價全日瀉26%。

Harris金融管理合夥人Jamie Cox表示:「科技股大幅拋離其他行業,因為市場聚焦在AI。人們完全無視股市的其他部分,這情况一般來說難有好的結果。」

廣告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2月下旬下滑,因為消費者對經濟現狀和預期的看法均出現了惡化,這跟2月份早些時候樂觀情緒回升的表現完全相反。調查結果顯示,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2月份終值由初值79.6,大幅降至76.9。月內跌幅是疫情以來最大。該指數1月份報79。消費者預計未來一年物價將上漲3%,高於1月的估計。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 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月的49.1降至2月的47.8,遠低於市場預期的49.5,顯示製造業活動連續第16個月下降,抹去此前對該行業出現新動力的希望。 儘管積壓訂單(46.3)下降幅度較小,新訂單(49.2)轉向收縮區域,推動生產水平(48.4)同樣發展。同時,價格(52.5)連續第二個月上漲,儘管漲幅有所放緩。

Apollo Management首席經濟師Torsten Slok認為聯儲局今年不會減息,因為預料核心通脹會上升。「最重要的是聯儲局將在2024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與通脹抗爭。因此固收產品的息率水平將保持在高位。」

他指出,美國經濟增速預期大幅上升,且聯儲會去年12月轉向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後金融環境放鬆,這些因素將促使央行今年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