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96
    -0.0007 (-0.08%)
     
  • 道指

    39,305.65
    +141.59 (+0.36%)
     
  • 標普 500

    5,501.86
    +18.99 (+0.35%)
     
  • 納指

    17,916.16
    +57.48 (+0.32%)
     
  • 日圓

    0.0485
    +0.0001 (+0.29%)
     
  • 歐元

    8.3565
    -0.0014 (-0.02%)
     
  • 英鎊

    9.870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1.90
    +0.16 (+0.20%)
     
  • 金價

    2,339.40
    +2.80 (+0.12%)
     
  • Bitcoin

    61,535.70
    -190.81 (-0.31%)
     
  • CMC Crypto 200

    1,281.13
    -2.70 (-0.21%)
     

聯儲會兩位鷹派理事暗示支持12月暫不升息

【彭博】-- 聯儲會兩位去年力推升息的理事暗示,他們目前樂於看到利率維持不變,這個表態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加息周期結束的預期。

身為最鷹派官員之一的Christopher Waller表示,貨幣政策處於適宜水平,有能力讓通膨率回到2%目標。另一位理事Michelle Bowman稱,如果抗通膨進展停滯,那麼加息仍有必要。不過Bowman沒有表態支持下個月上調利率。

雖然這些言論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市場對聯儲會12月會議的預期,但從Waller的發言中尤其可以看出,在經濟、通膨、就業放緩之際,聯儲會內部支持按兵不動的隊伍正在壯大。

Waller周二在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一個活動上發表書面演講稱,「我越來越相信政策目前處於適宜位置,它可以推動經濟成長放緩並使通膨率回升至2%。過去幾周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令我感到鼓舞,經濟步伐正在減慢」。

Waller所指的是上個月他發表講話時經濟成長和通膨數據不但沒有放緩,而且出現了加快成長。但是自那以後,Waller看到數據一直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他還提到對第四季度經濟進一步降溫的預測。

推薦閱讀:聯儲會理事Waller暗示支持維持利率不變

Waller和Bowman指出,關於政策將如何展開,仍有很多不確定性。 Bowman在猶他州鹽湖城的一個活動上表示,她仍然相信需要進一步收緊政策才能使通膨回到聯儲會的目標,不過相比其之前的幾次發言,現在的她給升息設置了更多前提條件。

她說,「如果接下來公佈數據顯示抗通膨進展停滯或不足,不能將通膨率及時拉回到2%目標水平,我仍然願意支持加息」。

廣告

Bowman此前曾表示支持進一步加息。可以說她是在通膨問題上最為警惕的聯儲會決策者之一,其他官員一致認為儘管速度緩慢,但物價正在降溫。

聯儲會鷹派官員偏向寬鬆的講話為12月會議維持利率不變增添了更多理由,儘管他們重申會繼續關注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通膨是否進一步放緩。

聯儲會今年最後一次會議將於12月12-13日舉行。9月份發布的點陣圖顯示,多數聯儲會官員預計年內還要加息一次,但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越來越渺茫。

明尼蘇達州聯儲行長Neel Kashkari、達拉斯聯儲行長Lorie Logan等今年有投票權的聯儲會官員本月先後表示經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貨幣政策決定將以經濟數據為主要參考。

芝加哥聯儲行長Austan Goolsbee周二說,今年通膨放緩程度是71年來最大。

Waller周二表示,儘管自聯儲會上次政策會議以來有所回落,但目前長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仍高於上半年,總體金融環境依然偏緊。

Bowman和Waller都認為,到目前為止通膨的回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問題緩解。Waller表示,有必要通過保持限制性的貨幣政策來進一步給物價壓力降溫。

原文標題Fed’s Waller, Bowman Open Door to Another Pause in December

(更新全文)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