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207.13
    +444.10 (+2.50%)
     
  • 國指

    6,437.09
    +163.34 (+2.60%)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8,093.53
    +190.24 (+0.50%)
     
  • 標普 500

    5,041.58
    +23.19 (+0.46%)
     
  • 納指

    15,739.64
    +134.16 (+0.86%)
     
  • Vix指數

    15.16
    -0.23 (-1.49%)
     
  • 富時100

    8,172.15
    +50.91 (+0.63%)
     
  • 紐約期油

    78.80
    -0.20 (-0.25%)
     
  • 金價

    2,312.20
    +1.20 (+0.05%)
     
  • 美元

    7.8155
    -0.0068 (-0.09%)
     
  • 人民幣

    0.9257
    +0.0008 (+0.09%)
     
  • 日圓

    0.0506
    +0.0004 (+0.86%)
     
  • 歐元

    8.3661
    -0.0124 (-0.15%)
     
  • Bitcoin

    59,262.95
    +2,516.08 (+4.43%)
     
  • CMC Crypto 200

    1,278.57
    +7.83 (+0.62%)
     

股票印花稅無得減 撤辣更絕望

財爺昨日撥冷水,直言減稅無助提振股市。
財爺昨日撥冷水,直言減稅無助提振股市。 (Tyrone Siu / reuters)

內地減收股票印花稅,本地證券界積極建議免收半年股票印花稅救市,財爺直言減稅無助提振股市,不過今日補充指提高股市流動性未有排除印花稅選項。假如股票印花稅下調落空,樓市撤辣則可能更絕望。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市民撐撤辣比率創新高 但係.....

香港研究協會早前發表報告,指受訪市民支持樓市撤辣比率創新高。看似撐撤辣是「民心所向」,不過細看受訪數據,原來僅25%市民支持撤辣,認為現行政策可維持不變市民佔比仍達27%。似乎樓價下挫多時,但普羅市民或覺得與可負擔水平仍有距離,而且首置客不受辣稅影響,對一般用家而言,撤辣與否關注點,反而是憂慮撤辣後會否再次掀起炒樓熱令上車無望。

對政府而言,面對財赤難題,物業稅是一項更難放棄的收入。今年上半年僅售出兩幅官地,成交金額不足62億元,其中由新地投得的旺角洗衣街地王已佔50億元。荃灣油柑頭「港人首置盤」項目,最終僅接獲一份標書並流標收場,結果轉交予房協發展項目。相比之下,上半年各項物業辣稅總額達40.07億元,毋須搞大堆平整土地、招標入標程序便有這筆收入撥入庫房,從政府理財角度看,物業辣稅或較減股票印花稅更難下推進。

財爺理據 樓市亦適用

財爺解釋減股票印花稅不可行的理據,原來亦適用於撤辣討論。財爺指由1999年至2001年,期間股票印花稅三度下調,但日均成交仍跌至2002年60億港元。事實上當年港股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到2003年沙士來襲更跌至谷底,股市一池死水,減印花稅當然無助谷起股市成交。不過樓市情況相若,在二千年頭沒有辣稅牽制,樓價拾級而下,到2003年時連一手買居屋業主都淪為負資產。按此經驗,將來財爺回應撤辣呼聲時,可以直言港樓市底弱,撤辣作用有限仍要觀望情況。

廣告

另外財爺亦以近年港股表現為例子,他指出2021年股票印花稅上調後頭幾個月,港股日均成交仍較2020年多2%。港樓在辣稅生效後,2018至19年,甚至到2021年樓價都曾衝上高位,現時市場上持續出現蝕讓成交,業主大都在這個上升周期上車的苦主。財爺同樣可以運用這例子,證明辣稅並無窒礙樓價上升動力。

港樓在辣稅生效後,2018至19年,甚至到2021年樓價都曾衝上高位。
港樓在辣稅生效後,2018至19年,甚至到2021年樓價都曾衝上高位。 (PETER PARKS via Getty Images)

從宏觀角度看,內地放寬置業規限,各大城市近日力推「認房不認貸」,令廣大準買家重拾「首置」身份。牌面看港府應該跟隨步伐撤辣,但剛好相反,維持辣稅有助規限僅最有財力內地客來港置業,令廣大用家置業力留在內地市場。至於來港專才,則透過租樓支持港樓市場,將來取得居港資格後來「首置」港樓,有此雙贏效應,港府未必會輕言撤辣。不過代價是官地更難賣,未來要將官地變現,港府或要考慮繼銀債、綠債後推官地零售債,以待售官地資產發債先行套現,增加周轉資本捱過賣地低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