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18 分鐘
  • 恒指

    18,396.65
    +189.52 (+1.04%)
     
  • 國指

    6,513.24
    +76.15 (+1.18%)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21
    -0.0012 (-0.02%)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225.66
    +322.37 (+0.85%)
     
  • 標普 500

    5,064.20
    +45.81 (+0.91%)
     
  • 納指

    15,840.96
    +235.48 (+1.51%)
     
  • 日圓

    0.0508
    +0.0002 (+0.47%)
     
  • 歐元

    8.3855
    +0.0076 (+0.09%)
     
  • 英鎊

    9.8040
    +0.0120 (+0.12%)
     
  • 紐約期油

    79.23
    +0.28 (+0.35%)
     
  • 金價

    2,310.00
    +0.40 (+0.02%)
     
  • Bitcoin

    59,790.41
    +2,316.77 (+4.03%)
     
  • CMC Crypto 200

    1,286.67
    +15.93 (+1.25%)
     

跨國企業提速離港

外資棄租核心區寫字樓
外資棄租核心區寫字樓

香港經濟及營商環境受質疑,「亞洲的世界城市」光環逐漸暗淡。外媒報道指,雖然本港曾定位為連接東西方橋樑,惟有企業認為現在香港全球化程度,不足以擔當地區總部的責任;而對於其他專注內地業務的企業而言,本港與內地經濟關聯也不如上海般緊密。

企業撤離可從人員流動窺得端倪,報道引述為跨國企業高層提供搬遷服務的Asian Tigers香港行政總裁、香港美國商會前主席Rob Chipman指,從該公司業務量來看,2019年以來企業高層遷入香港的活動銳減一半,而撤離香港則增三成。他更直言,有許多長期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正離開。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Frederick Gollob稱,許多企業開始討論是否仍需要留在香港,這是過去完全不用多想的問題。

永久離港MPF提取額飆

積金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理由提取強積金(MPF)的申請宗數有7,700宗,按季減9.41%或800宗,按年則增1.31%或100宗;涉及相關金額達19.31億元,按季減0.51%,按年則飆49.11%或6.36億元。這意味即使疫情下全球各地封關,仍有不少人選擇移民。去年整體人口數據顯示,香港自2003年來首度錄得居民淨移出,2020年全港約747.42萬人,按年減46,500人。

事實上,今年以來企業遷離香港的消息頻現,如擁有Timberland、The North Face等知名服裝品牌的威富公司(VF Corporation)宣布,將品牌營運中心由香港遷至上海;同時將供應鏈基地轉移至新加坡。去年在港裁員的歐萊雅亦正於新加坡和上海建立業務,打算創建以上海為起點的北亞業務區,為其業務提供更大連貫性;索尼互動娛樂也在今年初決定,把亞洲業務據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香港美國商會上月的調查顯示,有42%的美資企業正考慮或計劃撤離。

金融界爆寫字樓退租潮

作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金融界,也出現外資退租潮。早前私人銀行瑞士寶盛據報擬退租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及交易廣場,共涉5層辦公室;今年2月亦有傳瑞銀退租上環李寶樁大廈一層樓面;法國巴黎銀行亦退租IFC二期部分樓面。戴德梁行統計指出,自2019年起,香港辦公室空置率已創15年新高,而退租樓面有80%來自跨國公司。

資深財經專家林一鳴表示,許多人把香港形容為「國際金融中心」,但這種說法其實只對了一半。他解釋,過去多年香港的角色只是「幫助中國企業取得海外投資」,外資企業來港融資的情況很少。

他預計,隨着內地金融市場逐漸開放,或容許外資直接購買內地股票或債券,屆時香港的作用會被「分薄」,地位將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