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9 小時 2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327.86
    -318.19 (-1.91%)
     
  • 國指

    5,609.63
    -93.70 (-1.64%)
     
  • 上證綜指

    2,972.30
    -50.62 (-1.67%)
     
  • 道指

    36,149.46
    -54.98 (-0.15%)
     
  • 標普 500

    4,578.53
    +8.75 (+0.19%)
     
  • 納指

    14,285.45
    +99.96 (+0.70%)
     
  • Vix指數

    13.06
    -0.02 (-0.15%)
     
  • 富時100

    7,477.35
    -35.61 (-0.47%)
     
  • 紐約期油

    73.42
    +0.38 (+0.52%)
     
  • 金價

    2,033.80
    -8.40 (-0.41%)
     
  • 美元

    7.8179
    +0.0026 (+0.0328%)
     
  • 人民幣

    0.9132
    -0.0001 (-0.01%)
     
  • 日圓

    0.0529
    +0.0000 (+0.09%)
     
  • 歐元

    8.4528
    -0.0115 (-0.14%)
     
  • Bitcoin

    42,142.29
    +855.37 (+2.07%)
     
  • CMC Crypto 200

    864.10
    +3.55 (+0.41%)
     

銘想英國|英國高考疫後復常 擺脫「評級通脹」|陳思銘

英國高考在8月中放榜,大家或者留意到今年A*或A的比例不到三成,平均只有27.2%,與前兩年有很大對比,例如2022年高考各學科的A*或A平均佔36.4%,2021年更高達44.8%。單以學校為例,Brighton college的2023年A*/A為81%,比去年91%為低,Epsom College A*/A 由85%下降至59%, 驟眼看會以為英國名校質素下跌。

不過,我會說這個情況是意料之內,疫情期間,英國高考取消實體考試,改用中央評估成績(Centre Assessed Grades,CAG),早就被詬病「評級通脹」影響大學收生。既然疫後社會逐步復常,公開試評級亦無可避免會有調整。

事實上,如果與疫情之前比較,2019年時的A*或A比例只有25.4%,今年高考的top grades比疫情前還要稍為多一些。

或者你會問,英國高考去年已經恢復實體考試,為何top grades到今年才有特別明顯的跌幅?其中一個原因是,去年英國當局推出了一些特別支援措施,幫助被疫情影響學習的學生重新適應考試,令高考評級分佈的波動相對和緩。今年擺脫評級通脹的步伐加快,調整的效果便開始浮現。

大部份應屆高考生,兩年前本應參加GCSE時,遇上新冠疫情而取消實體考試,失去了「磨刀」的機會。他們今年才第一次參加公開考試,缺乏實戰經驗之下,更大機會因為緊張而失手。

同時,依賴學校老師評估的CAG,評級普遍比實際成績高,今屆考生可能一直錯估自己的水平,到高考才終於「見真章」,了解到自己與其他同屆學生的實力分野。

錯估成績不只會失望,亦可能影響升學部署,一些以為「夠分」考入的學科,原來比較勉強甚至未達門檻,因而大失預算。尤其今年英國高考的考生數量增加,大學學位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凡事總有兩面,競爭愈是激烈,大學招生官愈需要可信、有份量的指標,來決定是否取錄某位學生。而復常的高考評級,也能讓學生更容易評估自己考入心儀學系的機會。經歷過疫情期間的混亂,我相信大家都會期望逐步「撥亂反正」。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