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 分鐘 開市
  • 恒指

    16,251.84
    0.00 (0.00%)
     
  • 國指

    5,749.69
    0.00 (0.00%)
     
  • 上證綜指

    3,071.38
    +64.31 (+2.14%)
     
  • 道指

    37,753.31
    -45.66 (-0.12%)
     
  • 標普 500

    5,022.21
    -29.20 (-0.58%)
     
  • 納指

    15,683.37
    -181.88 (-1.15%)
     
  • Vix指數

    18.21
    -0.19 (-1.03%)
     
  • 富時100

    7,847.99
    +27.63 (+0.35%)
     
  • 紐約期油

    82.82
    +0.13 (+0.16%)
     
  • 金價

    2,383.90
    -4.50 (-0.19%)
     
  • 美元

    7.8306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0 (0.00%)
     
  • 日圓

    0.0505
    +0.0000 (+0.08%)
     
  • 歐元

    8.3541
    -0.0020 (-0.02%)
     
  • Bitcoin

    61,627.16
    -2,317.26 (-3.62%)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银行业之忧刺激国债大涨 交易员押注美联储最早6月降息

【彭博】-- 债券交易员不再预计美联储将在5月份加息,押注其下一次政策调整将是最早在6月降息。

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全球债券周五上涨,市场对银行业的担忧再次引发对安全资产的需求,并促使投资者押注各国央行将不得不把关注重点从通胀转向金融稳定。美国国债延续涨势,收益率跌至今年最低水平。过去12个交易日,2年期国债收益率每天波动都超过20个基点。

美国利率互换市场暗示美联储当前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市场价格现在已经完全排除了5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互换合约还显示投资者预计到年底前降息超过一个百分点。德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跌幅更大,一度下跌超过30个基点。

彭博新闻社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瑞信、瑞银等银行,以确定金融专业人士是否帮助俄罗斯寡头逃避制裁。消息出现后银行股下跌,促使投资者转向避险资产。德意志银行股价一度下跌15%,为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最新的动荡导致交易员削弱了对全球主要央行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押注。而就在本周三,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还坚持表示降息不是他的“基本情景”。对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交易员也不再押注会进一步加息25基点。

“我们确实认为这可能是本轮周期中的最后一次加息,” 摩根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Kelsey Berro对彭博电视表示。“2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透露相同的信息。”

德意志银行周五成为欧洲银行业动荡的最新焦点,之前该行表示将提前赎回二级资本次级债。这种举动通常是为了让投资者对资产负债表的实力感到安心,不过股价反应表明投资者对此并不确信。

廣告

德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31个基点,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跌28个基点。5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跃升至1年高点37.4个基点。

推荐阅读:美联储官员Bostic:加息绝非轻率决定 有“很多辩论”

周五的市场表现延续了美国几家银行倒闭和瑞信被收购引发的债券市场上涨行情。这些事态发展促使投资者押注全球货币政策决策者将会对加息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美联储本周的举动印证了这一观点。虽然决定加息25基点,但关于未来可能需要多大幅度进一步加息的措辞有所缓和。

DoubleLine Capital LP的首席投资官Jeffrey Gundlach周四在推特上表示,他认为美联储会“很快大幅”降息。

推荐阅读:交易员现在认为美联储5月停手的可能超过了继续加息

“在这些市场,现在是让人紧张的时刻,” 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的利率策略师Ed Al-Hussainy说。“现在接飞刀,一天后不会被迫止损出局都很难。”

原文标题Bond Traders Bet Fed Will Cut Rates by June as Bank Stress Grows

--联合报道 James Hirai、Michael MacKenzi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