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59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7,943.51
    +127.59 (+0.34%)
     
  • 標普 500

    5,022.25
    -13.44 (-0.27%)
     
  • 納指

    15,601.02
    -56.80 (-0.36%)
     
  • Vix指數

    15.93
    +0.28 (+1.79%)
     
  • 富時100

    8,121.24
    -22.89 (-0.28%)
     
  • 紐約期油

    79.13
    -2.80 (-3.42%)
     
  • 金價

    2,313.20
    +10.30 (+0.45%)
     
  • 美元

    7.8231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9
    -0.0003 (-0.03%)
     
  • 日圓

    0.0494
    +0.0000 (+0.06%)
     
  • 歐元

    8.3525
    +0.0075 (+0.09%)
     
  • Bitcoin

    57,121.24
    -3,254.18 (-5.39%)
     
  • CMC Crypto 200

    1,183.99
    -155.07 (-11.57%)
     

【電動車】全球電動車市場風起雲湧,Tesla不再獨領風騷

曾幾何時,電動車生產商Tesla發展前景備受看好,其股票更是很多美股投資者的首選,股價即使稍有下跌,也會有支持者趁低吸納,但隨着投資者於初期追捧電動車概念的熱潮已過,電動車需求增長下降,中國各大電動車生產商急起直追,以及Tesla近年過份擴張致成本急增,Tesla正面臨嚴峻挑戰,而全球電動車市場在美歐中三方激烈競爭下,更一躍成為政治談判桌上的焦點。

銷售量追不上擴張 迫使馬斯克「斬掉重練」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帶動了科技股上升熱潮,加上當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正推動綠色經濟轉型,包括推動在2030年使電動車佔美國汽車數量的一半,一時之間Tesla成為投資者的寵兒。乘電動車概念熱潮,Tesla過去數年急速擴大產能,在美國本土、加拿大、德國和中國增設廠房,但由於近年全球電動車需求增長開始放緩,Tesla過去數年的進取投資變成沉重經營成本,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為拯救業績,被迫精簡架構,於全球裁員超過10%,在Tesla任職長達十八年、身為馬斯克得力副手的高級副總裁Drew Baglino也在裁員潮中離職。

即使Tesla是電動車的先驅,後來者近年急速成長,Tesla的優勢逐漸收窄。《紐約時報》早前引述Kelly Blue Book的數據,踏入2023年下半年,Tesla在美國國內的銷售量佔比一直只維持50%,較以往季度大約60%少,而扣除Tesla後,Ford、Rivian、Hyundai、Mercedes-Benz、Kia等車廠的電動車銷售量均有明顯升幅。

廣告

中國生產商步步進迫

如同當年日本在二戰後積極扶持汽車產業,與歐洲和美國車廠爭一日之長短,最終獲得歐洲和美國民眾青睞,使汽車業成為支撐日本經濟和提升日本國際地位的重要支柱。中國在過去十年八載也瞄準電動車市場,透過補貼等政策優惠扶持電動車產業市場,也引入Tesla激勵國內生產商加快研發進度,藉此帶動經濟產業升級,掌握高增值產業,提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

根據市場數據公司TrendForce截至2024年2月的資料,電池動力(BEV)的全球市場份額以Tesla(19.9%)踞首,比亞迪(17.7%)次之,廣汽埃安(5.2%)排第三;而混合動力(PHEV)的全球市場份額以比亞迪(33.8%)踞首,理想(9.6%)次之,BMW(4.3%)排第三,可見中國在電動車產業處於前列位置。事實上,中國很早便開展電動車電池技術研究,加上代工產業鏈成熟,中國較其他國家輕易建立成本較低但質量不俗的國內生產線,加上中國與礦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關係良好,使中國在發展電動車市場上,相比美國理想(9.6%)、德國和日本均擁有獨特優勢。

除了技術不斷進步,中國生產商也開始注重外型設計。中國家電及電子產品企業小米於3月底也染指電動車市場,推出被指為外型與Porsche Taycan極為相似的SU7電動車,網民戲稱為「米時捷」。這部小米SU7甫推出,便獲得中國國內很多女性捧場,小米創辦人雷軍預計,SU7的女性車主可能達到40%至50%。

中國藉電動車在內的環保產業「彎道超車」 引來美歐憂慮

美國和歐盟近年指控中國過量補貼包括電動車在內的綠色產業(中國於2023年起取消所有電動車行業相關補貼措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早前訪問中國的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先後表示中國有產業過剩問題,影響其他國家(亦即是美歐的電動車市場),北京均嚴詞反駁,大致強調是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發展動力源於創新而非補貼,亦不會屈服美歐的減產要求。

除了地緣政治,中國與美國和歐盟的經貿摩擦也日漸增加,戰略產業爭奪只會白熱化,因此可預期全球電動車將更加白花齊放,對於有意選擇電動車的消費者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原文

你或許有興趣
【MD市場熱話】路透:字節跳動寧關閉TikTok在美業務也不願出售
【MD市場熱話】高盛擬增聘亞洲員工,滿足家族辦公室需求
【MD美股】Meta業績嚇窒市場,預告今年資本開支增、明年使費更大
【MD市場熱話】港交所新CEO:日後港會成企業再集資首選地之一
【MD港股】比亞迪料不獲印度電動車關稅優惠

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Market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