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7 分鐘
  • 恒指

    18,187.65
    +424.62 (+2.39%)
     
  • 國指

    6,429.83
    +156.08 (+2.49%)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63
    -0.0059 (-0.08%)
     
  • 人民幣

    0.9258
    +0.0009 (+0.10%)
     
  • 道指

    37,903.29
    +87.37 (+0.23%)
     
  • 標普 500

    5,018.39
    -17.30 (-0.34%)
     
  • 納指

    15,605.48
    -52.34 (-0.33%)
     
  • 日圓

    0.0500
    -0.0001 (-0.20%)
     
  • 歐元

    8.3815
    +0.0030 (+0.04%)
     
  • 英鎊

    9.793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79.49
    +0.49 (+0.62%)
     
  • 金價

    2,319.80
    +8.80 (+0.38%)
     
  • Bitcoin

    57,733.91
    -615.92 (-1.06%)
     
  • CMC Crypto 200

    1,263.93
    -6.82 (-0.54%)
     

香港據悉考慮放鬆房地產稅及簽證限制以吸引人才

【彭博】-- 香港據悉在考慮放寬房地產稅和簽證的限制,以設法遏制因疫情造成的人才流失,這股態勢威脅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措施可能會納入行政長官李家超本月晚些時候首次的施政報告中。由於這些評估未公開,知情人士要求不具名。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正在考慮的舉措之一是讓香港公司更容易在13個優先行業僱用非本地勞工,包括資產管理、金融科技和環境、社會和治理金融服務。這位知情人士說,公司在從中國內地或國外招聘之前,不再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來證明他們已努力招聘當地人士擔任這些職位。

部分人士表示,政府也可能放寬對非居民購房者需要支付的15%印花稅規定,這些勞工在香港停留一定年限後可能會獲得退還部分或全部稅款。目前尚不清楚最短期限是多少,以及是否所有非居民購房者都適用。

香港政府的一名代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近四年來的政治動盪和邊境因疫情關閉使香港幾乎與世隔絕。不少香港居民出走,其中許多來自金融服務等關鍵行業,使經濟陷入漫長的衰退,並重創了旅行和零售行業。就連房地產市場也在苦撐,房價下跌,待售公寓堆積如山。

新簽證

雖然香港已放寬一些最嚴厲的旅行限制,包括上個月取消了抵港後強制酒店檢疫的規定,由於放寬步伐緩慢且未全面重新開放,能否重拾昔日輝煌仍令人存疑。9月份的一份報告稱,香港的長期對手新加坡已經超越香港成為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新加坡6月份人口同比增長3.4%,香港則減少1.6%。

廣告

恆生地產指數在下午盤中一度收復了早前2.1%的跌幅,包括新世界發展和新鴻基地產在內的開發商因上述消息而上漲。新世界上漲4%,新鴻基上漲2.6%。

知情人士說,在扭轉這一趨勢並吸引勞工返回香港的其他舉措中,官員們正在考慮一種新的簽證形式,以使非本地人更容易在香港工作,但沒有透露細節。知情人士說,正在討論的其他措施包括向一些高技能專業人士提供現金補貼,以及設立一個特定的政府部門來吸引和管理內地和海外工人和投資。他們說,細節仍可能有變,其中一些措施可能不會出現在李家超下週的施政報告中。

香港的公司如果不須先證明其在向外地尋找關鍵專業人士之前曾經設法招聘本地工人,這項措施將使香港與新加坡有所區別,新加坡的公司對外國僱員設有上限。

儘管如此,新加坡一直在放寬一些規定,包括針對月薪至少3萬新加坡元(2.1萬美元)的外國人,引進靈活的五年工作簽證以吸引高收入者,尤其是來自香港的高收入者。新簽證將允許持有人轉換工作,他們的配偶也更容易在新加坡工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週指出,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將推出大膽進取的措施,吸引投資和人才。陳茂波還舉出多個對香港構成挑戰的全球不利因素,包括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和利率以及俄烏戰爭。

原文標題Hong Kong Eyes Property Tax Cut, Visa Moves to Stem Exodus (1)

(增加市場反應及最後兩段內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