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 小時 57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479.37
    -98.93 (-0.53%)
     
  • 國指

    6,526.67
    -45.78 (-0.70%)
     
  • 上證綜指

    3,147.74
    +7.02 (+0.22%)
     
  • 道指

    38,884.26
    +31.99 (+0.08%)
     
  • 標普 500

    5,187.70
    +6.96 (+0.13%)
     
  • 納指

    16,332.56
    -16.69 (-0.10%)
     
  • Vix指數

    13.23
    -0.26 (-1.93%)
     
  • 富時100

    8,313.67
    +100.18 (+1.22%)
     
  • 紐約期油

    78.37
    -0.11 (-0.14%)
     
  • 金價

    2,322.50
    -8.70 (-0.37%)
     
  • 美元

    7.8209
    +0.0031 (+0.04%)
     
  • 人民幣

    0.9224
    +0.0008 (+0.09%)
     
  • 日圓

    0.0503
    -0.0002 (-0.44%)
     
  • 歐元

    8.4107
    -0.0074 (-0.09%)
     
  • Bitcoin

    63,089.93
    -397.85 (-0.63%)
     
  • CMC Crypto 200

    1,308.29
    -56.83 (-4.16%)
     

香港4大行業 通關前現況盤點

業界預期,通關未必即時帶來巨額生意,卻會增強業主的加租預期
業界預期,通關未必即時帶來巨額生意,卻會增強業主的加租預期 (AFP via Getty Images)

通關在即,兩地居民將復常流動,從而帶動資金流向各行各業,今早本港餐飲及旅遊股亦全面造好,例如兩地均有復甦概念的海底撈現升超過5%。趁通關前,以下先重溫本港4大行業現況。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香港成為最多內地旅客想到訪的目的地之一
香港成為最多內地旅客想到訪的目的地之一 (AFP via Getty Images)

旅遊業:跨境司機月薪3萬元

自通關政策公布後,香港立即成為最多內地旅客想到訪的目的地之一,據報中旅社亦已經準備70多個廣東省短線團,以及上百個長線團準備吸客。然而行業經歷3年風霜,業界缺少約七至八成人手,正面對人手和運力不足的問題,一個中港澳跨境司機普遍月薪可以高達3萬元,搶人成為復常關鍵。數字上,旅遊、會議及展覽服務去年的業務收益指數雖然已由2020年的-86.7改善至去年的-17.7,但比疫情前還差得很遠,業界預期要到明年Q3,才能回復8至9成生意。展覽業明年也將復辦5個國際項目,包括2月的「香港毛皮時裝展覽會」以及3月的「Art Basel」,據報正有展覽主辦機構打算將早前移師至其他城市的展覽會重回香港,有望「失而復得」,只是部分參展商仍然懷疑本港能否全面開放。

邊境冷清,旅遊業經歷3年風霜,不少從業員亦已經轉行
邊境冷清,旅遊業經歷3年風霜,不少從業員亦已經轉行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零售業短租潮或告終

零售業銷貨價值自2018年的高峰4851億港元開始連年下跌,去年只有3529億元,蒸發了超過四分之一,跌回十年前水平。今年不同月份的零售數字普遍比去年上升,其中10月的珠寶首飾、鍾表及名貴禮物銷售數據比去年反彈13.6%,藥物及化妝品上升5.9%,不少類別也獲得改善。商場生意預期升溫,新世界股價現升2.51%,新地今早曾升逾2%,根據新地公布,聖誕4天假期,營業額及人流分別按年升20%及15%,早已大為改善,負責人預計通關將提振新春銷情向好。不過業界預期,通關未必即時帶來巨額生意,卻會增強業主的加租預期,據透露部分業主已開始加租和改長租約期,意味近年出現的短租潮和「開倉經濟」或將告終。

廣告

相關報道:

業界倡議取消「餐桌1.5米距離限制」,盡用舖面空間,大幅增加吸客量
業界倡議取消「餐桌1.5米距離限制」,盡用舖面空間,大幅增加吸客量 (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

飲食業:應取消1.5米距離限制

宏觀數字顯示,本港食肆總收益已由Q1的151.6億港元,回升到Q3的240.8億元;至於去年的全年總收益,亦早已回升到926.8億元,與2012年的水平相若。據報有食肆的聖誕節生意,已回復到疫情前的8至9成,反映如果今天Q4有320億或以上,全年總數已比去年有所增長,抵消年初的疫情影響。不過人手流失和吸客量問題同樣令業界憂慮,業界倡議取消「餐桌1.5米距離限制」,盡用舖面空間,大幅增加吸客量。事實上,2018年內地旅客訪港總人數為5100多萬人次,若以同樣總量訪港,業界現時舖面和人手的接待能力受到挑戰。

相關報道:

賓館業界料有足夠房間接待內地客,但憂慮生意能否持續
賓館業界料有足夠房間接待內地客,但憂慮生意能否持續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人手不足和資金鏈問題

疫情前,酒店業相當暢旺,2017年本港的酒店平均入住率為 89%,2018年首季更升至91%,2019年首八個月也達到平均86%的入住率;今天業界的入住率也接近九成,但關鍵問題是房價偏低,現時靠長租客和商務客支持生意。利潤不如疫情前,能否重現往日生意,還要首先解決人手和資金問題。旅遊界和酒店業內人士便分別指出,人手不足和資金鏈是一大問題,高價搶人需要資金,因此即使通關,可能仍然會有2至3成房間未能投入服務。若然大量內地旅客入境,本港會否有足夠空間接待?有賓館老闆接受訪問時透露,由於賓館業界近3年都生意冷清,港人長租客也減少了,料會有足夠接待,不過就相當憂慮,內地客能否持續,怕客人因為確診又要離開,業界仍期待,政府會有疫情下的復常接待安排,以及更多配套政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