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3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28.52
    -306.78 (-1.67%)
     
  • 國指

    6,439.82
    -116.28 (-1.77%)
     
  • 上證綜指

    2,998.14
    -7.30 (-0.24%)
     
  • 道指

    39,150.33
    +15.53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4 (-0.18%)
     
  • Vix指數

    13.20
    -0.08 (-0.60%)
     
  • 富時100

    8,237.72
    -34.74 (-0.42%)
     
  • 紐約期油

    80.59
    -0.70 (-0.86%)
     
  • 金價

    2,334.70
    -34.30 (-1.45%)
     
  • 美元

    7.8057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97
    -0.0001 (-0.01%)
     
  • 日圓

    0.0486
    -0.0003 (-0.55%)
     
  • 歐元

    8.3463
    -0.0082 (-0.10%)
     
  • Bitcoin

    64,067.36
    -208.27 (-0.32%)
     
  • CMC Crypto 200

    1,321.26
    -39.07 (-2.87%)
     

36%港企嘆營商前景悲

調查顯示,對明年營商前景感樂觀的企業僅得15%。
調查顯示,對明年營商前景感樂觀的企業僅得15%。

內地各地陸續「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減少對民生的騷擾,令市場寄望過足3年苦日子的香港經濟也能夠早日復甦。不過,有調查發現,港企的營商信心依然疲弱,對於明年前景表示樂觀的受訪企業僅得15%,悲觀的卻多達36%,不少企業還預計原料、物流和人工開支來年有增無減。

此外,投行高盛的經濟師閃輝兩周前以內地多處爆發反抗防疫措施的示威為由,預告當局放棄「動態清零」早過市場預期的機會率達到三成。現在她再「沙盤推演」,假設內地現行重啟經濟的措施能提升內需5個百分點、國際旅遊回復到2019年未有疫情時的水平,可提升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7.6%,主要動力來自出口和旅客收入反彈;內地抗疫3年來所積壓的需求釋放得愈多,對本港經濟的效果愈顯著。

逾半中小公司料盈利遜去年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跨國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進行的「2023香港企業營商展望調查」,以電話形式訪問逾1,000間不同規模的本地企業。在中小企當中,39%對明年前景感到悲觀,比大公司高出21個百分點。事實上,已有51%受訪中小企預計今年全年的盈利能力差過去年,比大公司高出14個百分點。

令港企吃不消的除了通關遙遙無期,加息和通脹對宏觀經濟雪上加霜,還有「不可預見開支」威脅現金流。一半受訪港企表示,過去12個月內試過原材料或商品成本超出預算,指問題出於物流的也高達40%,指問題出於薪酬與招聘相關的亦有29%。

事實上,27%受訪中小企表示遇到現金流問題,即無法按時向供應商付款,或現金只足夠支付當月到期的帳單,比率與去年的29%差不多,反觀大公司表示遇到現金流問題者,比率由36%降至20%。還有多達38%受訪企業表示,現時經濟環境令他們比以往更難取得貸款。

港企普遍「打定輸數」上述成本明年再漲,惟在成本問題上,倒是大公司較頭痛,預計明年薪酬與人才培訓成本上漲、物流成本上升的大公司分別多達48%及43%,比中小企高18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

要留意的是,這項調查是於今年10月進行,或許未能反映近日內地疫情防控的「急轉彎」等事態發展。美國運通副總裁及香港國際市場卡業務(商業卡)總經理蔡宗修表示,本港主要行業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復甦迹象,隨着社會各界期待恢復正常通關,港企來年更應做好現金流管理、提升財務靈活性,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把握機遇。

鐘錶商冀港府加大支持

鐘錶商天時貿易公司經理尹明義評論,營商環境已較上半年改善不少,原因包括疫情緩和、內地開始放寬防疫措施,以及美國聯儲局將減慢加息步伐,均使買家重拾信心,中港通關自然會令生意有望進一步改善。

不過,尹明義仍然期望港府可以加大支持中小企業,如再推「保就業」計劃、擴闊科技券的應用範圍等,畢竟現時中港以至歐洲的消費市道仍然疲弱,政府需想辦法提振經濟;況且現時人才流失嚴重,政府需要與商界多加合作才可以紓緩問題。他又認為,企業要在低增長的環境下生存,惟有做好產品的性價比,讓客戶相信公司的產品物超所值。

企業營商3大挑戰
企業營商3大挑戰
港企對明年前景缺乏信心
港企對明年前景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