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830.30
    -212.58 (-1.25%)
     
  • 國指

    5,761.73
    -95.81 (-1.64%)
     
  • 上證綜指

    3,031.64
    +1.96 (+0.06%)
     
  • 滬深300

    3,482.88
    -13.32 (-0.38%)
     
  • 美元

    7.8141
    +0.0040 (+0.05%)
     
  • 人民幣

    0.9130
    -0.0001 (-0.01%)
     
  • 道指

    36,245.50
    +294.61 (+0.82%)
     
  • 標普 500

    4,594.63
    +26.83 (+0.59%)
     
  • 納指

    14,305.03
    +78.81 (+0.55%)
     
  • 日圓

    0.0530
    +0.0005 (+0.99%)
     
  • 歐元

    8.5051
    +0.0026 (+0.03%)
     
  • 英鎊

    9.9300
    +0.0710 (+0.72%)
     
  • 紐約期油

    74.38
    -1.58 (-2.08%)
     
  • 金價

    2,091.70
    +34.50 (+1.68%)
     
  • Bitcoin

    38,758.45
    +851.95 (+2.25%)
     
  • CMC Crypto 200

    802.76
    +11.20 (+1.41%)
     

FI專欄|香港樓市陰霾未退 入市需審慎|Rochelle Au

FI專欄|香港樓市陰霾未退 入市需審慎|Rochelle Au
FI專欄|香港樓市陰霾未退 入市需審慎|Rochelle Au

地產界熱話莫過於加息及降低壓測要求。近幾個月來,都一直聽到美國加息的消息,的確香港樓價最近都一直向下。美國聯儲局最近一次決定加息至0.75厘至介乎至於3至3.25厘,為2008年來最高,香港已跟隨加息,H按揭利率已升穿封頂息率,最新突破2.5厘,上調至2.75厘。最優惠利率方面,匯豐已率先宣布上調最優惠利率至5.125厘,其他銀行亦已宣布跟隨。

過往金管局一直對置業人士都有嚴格要求保障銀行體系。但加息後,金管局向銀行發出指引,將物業按揭利率測試要求下調至2 厘,置業人士更容易通過壓力測試,減低對沖P上調影響,間接托起樓市。

多個傳統藍籌屋苑平均呎價比去年低逾兩成。圖為黃埔花園。(Photo by SHUJA OFFICIAL on Unsplash)
多個傳統藍籌屋苑平均呎價比去年低逾兩成。圖為黃埔花園。(Photo by SHUJA OFFICIAL on Unsplash)

反觀樓市現況,中原領先指數(CCL)上周報171.27點,比起去年高位已跌近20點,多個地鐵沿線的藍籌屋苑實用呎價全線下跌,樓齡22年以上的新都城由高位19,102跌至近日的14,669,跌幅超過兩成。樓齡超過54年的美孚新邨亦由14,511跌至11,634。十大藍籌屋苑及一直受中產追捧的太古城,其平均呎價由21,292跌至17,159, 與美孚新邨情況相近,跌逾接近兩成,樓價已回到2017年7月時的低位。

雖然有地產代理表示最近睇樓量已回升,但一手樓明顯搶走不少二手樓買家客源,原因是一手樓已貼市價出售,再者很多業主仍然企硬不減價,買家不太想耗費心神議價,令買賣市場流向一手。前文所提到跌幅最大的屋苑樓齡較高,業主當時買入價偏低,所以即使從高位折讓兩成仍然有利可圖,反觀樓齡較新及剛入伙只有三四年的新樓,業主的議價空間較少。

美國宣布加息後,匯豐宣布立刻跟隨上調。(Photo by Cheung Yin on Unsplash)
美國宣布加息後,匯豐宣布立刻跟隨上調。(Photo by Cheung Yin on Unsplash)

目前香港疫情雖已稍緩,入境限制已定為0+3,但直至8月,本港樓市已跌逾8%,有法國外資行更指有可能再下調5%。移民潮、外資撤離等不利因素依舊存在。另外國內同是面對嚴峻的防疫措施下,經濟前景疲弱,資金流入香港減少,樓價於第三四季有可能再往下調整,買家入市前或許在壓測上更為容易過關,但利率上升及外圍環境不明朗因素仍然為樓市添上陰霾,短期內仍有不少挑戰,有意入市的買家要衝量清楚自身負擔能力及經濟狀況才考慮入市。

註:本網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概不負責 。而本網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Fortune Insight 聯乘 《華爾街日報》推出全新訂閱計劃「FI Prime Plus」,只需WSJ官網原價三分一價錢,即可同時暢讀《華爾街日報》全網內容和Fortune Insight大部份收費內容
按此訂閱: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wsj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