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526.16
    +306.35 (+0.48%)
     
  • CMC Crypto 200

    1,391.32
    -5.22 (-0.37%)
     

mRNA先行者斯微生物 新冠疫情後艱難轉型

這家中國最早進入mRNA技術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如今被追討欠款的官司纏身,創始人也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重點:

  • 當資金蜂擁而至時,斯微生物開始匆匆為商業化做準備,不僅建立兩間總年產量可達4億劑的生產工廠,還組建了銷售團隊

  • 新冠疫情帶來的機遇已成過去,斯微生物稱未來將會開展CDMO業務,作為轉型方向

莫莉

新冠疫情過去後,曾經火熱的mRNA疫苗賽道快速遇冷。近日,中國mRNA研發企業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emirna Therapeutics Co. Ltd.,下稱“斯微生物”)陷入財務困境,不僅追討欠款的官司纏身,公司創辦人兼法定代表人李航文,也因無法及時還款被法院限制高消費。

多項法院文件顯示,斯微生物累計被起訴的開庭公告至少有55宗,起訴原因包括買賣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與服務合同糾紛等,起訴方不僅包括供應鏈上游的企業,還包括疫苗工廠的建設方、幫助招聘的獵頭公司等,而且絕大多數案件發生在2022年10月之後。這意味著,斯微生物的財務危機從去年底就已開始全面蔓延。

斯微生物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最早進入mRNA技術領域的生物醫藥企業之一。2020年2月,斯微生物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共同涉及開發的新冠mRNA疫苗啟動動物試驗,這也是中國第一批開始新冠疫苗研發的企業。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疫苗成為生物醫藥投資最熱門的選項,而mRNA技術路線更是炙手可熱。2020年2月,斯微生物獲得由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和領承創投投資的3,000萬元A+輪投資。同年6月,西藏藥業(600211.SH)宣佈將向斯微生物分階段投資3.51億元,拿下斯微生物在研的新冠疫苗、結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註冊、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當年12月,斯微生物完成1.4億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已經突破10億元。

廣告

雖然研發起步搶佔了先機,但斯微生物之前的研發重點在於個性化腫瘤疫苗,在傳染病疫苗研發領域的積累不足。直到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一代mRNA疫苗才獲得1期臨床試驗批件,當時中國已有多款滅活疫苗獲得緊急使用授權並進入市場。

不過,BioNTech(BNTX.US)和莫德納(MRNA.US)研發的兩款mRNA疫苗因其較高的保護率,在全球多個地區獲批接種,以斯微生物為代表的國產mRNA疫苗企業熱度上升。2021年6月,斯微生物獲得近2億美元(14.6億元)融資,由招商健康、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景林投資、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共同領投,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加入董事會。

當資金蜂擁而至時,儘管斯微生物手中沒有一款獲批的產品,但公司卻開始匆匆為商業化做準備。2022年1月,斯微生物董事長李航文在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已經在上海建立了兩個現代化生產工廠,可實現大規模量化生產,預計年產量可達4億劑,同時也正在組建銷售團隊。事後證明,這一步「未雨綢繆」的棋,給斯微生物埋下了債務危機的地雷。

轉型開展CDMO業務

當時間推進到2022年底,中國新冠疫情管控政策突變,全國各地同時經歷感染高峰,也讓中國快速實現群體免疫,疫苗接種需求銳減。如今,中國已有近20款國產新冠疫苗獲批,唯一一款國產新冠mRNA疫苗由石藥集團(1093.HK)研發。斯微生物雖然早著先機,但並未能擠入新冠疫苗的市場,業務前景岌岌可危。

今年7月,斯微生物宣佈,因外部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已無新冠疫苗需求,為降低企業營運成本,位於上海周浦的工廠已暫停試運行,相關人員待業,只保留少量必要人員維持工廠的基本營運、現場看護等工作;另一家建好的工廠,也尚未投入使用。

新冠風口已過,斯微生物的故事還沒結束。2023年5月,公司宣佈完成數億元的Pre-D輪融資,該筆融資主要用於加快腫瘤治療疫苗及傳染病疫苗管線的開發,人工智能演算法及mRNA序列設計優化技術佈局。但令人疑惑的是,公司不僅沒有披露 Pre-D輪融資的數額,就連投資方的名字也沒有提及。

8月24日,斯微生物再次宣佈新動向,稱公司將會開展研發生產外包模式(CDMO)業務,依靠公司多年積累的mRNA平台技術和mRNA生產體系,可賦能全球合作夥伴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全過程。李航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補充稱,除了CDMO外,斯微生物還會開展合同定制研發機構(CRO)業務。

斯微生物也是繼康希諾(6185.HK; 688185.SH)之後,又一家做CDMO代工生意的新冠疫苗企業。今年8月,康希諾宣佈與跨國藥企巨頭阿斯利康(AZN.LON)合作,將會向對方提供合同開發和生產服務,以支援其mRNA疫苗項目。對於斯微生物而言,當資本熱潮退去,若能更好地利用在mRNA領域的積累,轉型成為CDMO公司,也可以說是不錯的選擇。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