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2
    +0.0009 (+0.10%)
     
  • 道指

    38,280.18
    +194.38 (+0.51%)
     
  • 標普 500

    5,104.80
    +56.38 (+1.12%)
     
  • 納指

    15,926.60
    +314.84 (+2.02%)
     
  • 日圓

    0.0494
    -0.0007 (-1.36%)
     
  • 歐元

    8.3748
    -0.0234 (-0.28%)
     
  • 英鎊

    9.7790
    -0.0130 (-0.13%)
     
  • 紐約期油

    83.89
    +0.32 (+0.38%)
     
  • 金價

    2,351.40
    +8.90 (+0.38%)
     
  • Bitcoin

    63,985.92
    -751.54 (-1.16%)
     
  • CMC Crypto 200

    1,334.07
    -62.46 (-4.47%)
     

【胡思胡想】加息可以是正能量 (胡孟青)

市場千變萬化,一個月前誰也始料不及,本月美國加息預期突然急速升溫。聯儲局對上一次會議紀錄,仍大談風險因素,惟不消兩星期之內,一眾委員已近乎傾巢而出,眾志成城,改口說3月有加息可能。

一眾聯儲局委員之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具備一定指標,此君高盛出身,幾次關鍵時刻,以為有加息可能,都被他予以排除,現在忽然支持加息,正正可以解釋到,利率期貨題示的3月加息機會率,在極短時時間內,由大約只有三成,急升至八成以上。

特朗普軟化推快加息

市場及央行博弈,幾乎每次都由市場作主導。現在呢,利率期貨既然反映市場加息預期相當之大,某程度上顯示聯儲局透過委員的輪流發言,去調控預期策略是成功的。為甚麼聯儲局會突然轉,由最快年中,提前至3個月就想加息?首先,基於全球不確定因素極多,美股隨時有爆煲風險,為免再被市場拖延,倒不如趁勢出擊,否則的話,全年可能由加息3次,最後被股市搞垮而變成為零。聯儲局近日不斷提及,愈早加息愈好,愈遲愈有風險,這句說話似乎是一個政策評估的徹底轉變,修正了之前的錯誤,歸根究柢,2007年泡沫前車可鑑,10年後今日根本談不上沒有泡沫。導致聯儲局有意提早3月加息,其實背後推手,可能就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君不見,近日總統大人在多個潛在貿易保護主義課題的立場上,都有所軟化,尤其是對華政策,這個被視為年內最高風險的系數退減,局方在評估白宮政策取態上,就會理所當然,集中轉移至其財政刺激方案。可以說,愈早加息,既能控制來自財政政策的通脹預期升溫。再者,債息上升很大程度上是構成制衡作用,白宮、財政部等要利用更大債務去增加政府開支,客觀環境構成的限制更大。

廣告

中企債務錯配資金湧港

加息,美元上升,美債債息抽高,對區內就會有衝擊嗎?This time is different!目前全球經濟核心討論重點,不是經濟增長幅度,而是通脹預期,甚至加劇升溫,短線而言,極有可能完全抵銷加息的影響,甚至構成一定正能量。區內利率已相當低,只要通脹稍升的話,實際利率下降,其實更有助於激勵資產市場,利率上升的預期更只會製造火上加油之效。

或者,今年將全球資產市場推至最高境界的,不是量寬,而是量寬後的資金氾濫,觸發現在的加息預期。在加息機會不斷提升的情況下,香港情況最叫人擔心。一方面,本港資金成本仍然低企,有大量結餘承托,本港加息機會仍相當低,市場比市場,香港是最沒有利率向上風險的。加息預期令人民幣同時面對貶值預期,更多中資只會跑到本港。須知道,內地企業過往多年發行大量美元債務,人幣資產面對貶值風險;相反香港等同於美元區,高外幣負債企業在港買更多,變相就令資產與負債更為配對,解決債務上的滙兌錯配風險。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