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578.30
    +102.38 (+0.55%)
     
  • 國指

    6,572.45
    +25.16 (+0.38%)
     
  • 上證綜指

    3,140.72
    +35.90 (+1.16%)
     
  • 道指

    38,675.68
    +449.98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3 (+1.99%)
     
  • Vix指數

    13.87
    +0.38 (+2.82%)
     
  • 富時100

    8,213.49
    +41.34 (+0.51%)
     
  • 紐約期油

    78.89
    +0.78 (+1.00%)
     
  • 金價

    2,329.40
    +20.80 (+0.90%)
     
  • 美元

    7.8148
    +0.0045 (+0.06%)
     
  • 人民幣

    0.9216
    -0.0048 (-0.52%)
     
  • 日圓

    0.0506
    -0.0002 (-0.47%)
     
  • 歐元

    8.4163
    +0.0100 (+0.12%)
     
  • Bitcoin

    64,231.36
    +569.20 (+0.89%)
     
  • CMC Crypto 200

    1,398.71
    +86.09 (+6.55%)
     

成交回升,樓市就好了?

今年復活節假期剛過,兩大地產代理集團均公佈成交大增,美聯說比較今年和去年十大屋苑在復活節的成交量,上升75%;中原則說比去年上升60%。不過看實際數字,美聯由去年24宗升到42宗,而中原則由15宗升到24宗,合起來也不過是由39宗上升到66宗,每個屋苑都分不到十宗成交。

有買有賣才有成交,成交宗數多了,對經紀行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將之說成大市好了卻未必是事實。如果是一手市場,還可以說是「先量後價」,多人買新盤,就可以考慮加價,但對於二手市場來說,成交多了卻沒有在市價上反映出來,只是表示多了賣家讓步。

二手市場的盤荒都不是今日始,主要是由於特別印花稅把二手市場大量樓盤凍結了,在供應減縮之下樓價急升,不過到了2013年初開始,政府及金管局三翻四次對需求作出打壓,樓價指數已無力創新高,只能橫行,其實已經顯示當時供應和需求已漸趨平衡。

不過較少人留意到,2013年4月實施的一手住宅銷售條例,也影響到當時發展商在未適應新例之前,大幅減慢推新盤的進度,可算是在當時壓倒縮了供應量,或者說將供應的時間推遲了,即是說2013年的供求平衡,是建基於新盤市場供應被暫時挪走。

到今年這些積壓的供應要放出市場,無可被免會吸收大量的購買力,而事實上多個過千伙的大型新盤,根本就尚未推出市場,莫講下半年會推出來的新居屋。

從前很多投資性的需求,是建基於升市預期,這種預期已經在2013年起打破了。再加上非本地居民及公司持有者,以及買樓收租的投資需求都已被各式各樣的印花稅打擊了,在此消彼長之下,仍然認為樓價可以再上,未免需要提供更多證據,去說明新增的購買力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