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8
    0.0000 (0.00%)
     
  • 人民幣

    0.9242
    +0.0008 (+0.09%)
     
  • 道指

    39,430.82
    +43.06 (+0.11%)
     
  • 標普 500

    5,214.53
    +0.45 (+0.01%)
     
  • 納指

    16,313.22
    -33.04 (-0.20%)
     
  • 日圓

    0.0499
    -0.0001 (-0.24%)
     
  • 歐元

    8.4162
    -0.0075 (-0.09%)
     
  • 英鎊

    9.779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9.03
    -0.23 (-0.29%)
     
  • 金價

    2,369.70
    +29.40 (+1.26%)
     
  • Bitcoin

    60,976.79
    -1,097.83 (-1.77%)
     
  • CMC Crypto 200

    1,267.86
    -90.15 (-6.64%)
     

【王師傅周記】外資百貨敲喪鐘(王彤世)

馬莎

最近看過一段新聞報道,說到外資百貨經營不善,在內地已無發展空間,且戰且退。自從2014年以來,已經或明確會短期內關店的大型連鎖百貨公司共有 38家,外資佔比接近六成。本來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時局一轉,馬上變為「洋和尚舉步維艱」,經營不得其法,索性關門大吉。

雖然是事實,但報道中語氣輕佻,甚至有點幸災樂禍。好像是說,老早告訴你,這個市場不一樣,你不相信。外資這一鋪也算輸得慘,關門也就算了,還落得被人奚落,說甚麼「經營不善」,真是冤大頭,賠了夫人又折兵。

馬莎老佛爺關門大吉

記得英國馬莎(Marks and Spencer)當年只有代表處的時候,我在上海問過他們的代表,甚麼時候殺進中國市場?13多億人口,男人買一件襯衫,女人買一條裙子,就算不算童裝, 起碼銷量可觀。他笑笑不答,要研究研究。後來沒多久,上海第一家分店開出來,人流暢旺,不少人慕名而來。老實說,我是馬莎常客,買西裝不用試身,尺碼對就付錢,而且總不出錯。價錢適中,適合打工仔。不像奢侈名牌西裝,一套隨時過萬元人民幣,買不起。也不像國產,大小總有點小問題,而且顏色掩不住那股土氣。 馬莎恰好站在當中,不慍不火,穿上去就是一個務實而斯文的打工仔。價錢雖然不便宜,絕不算貴,恰到好處。

最初是旺丁旺財,沒多久是旺丁不旺財。再下去,不旺丁也不旺財。反而發展食物部,希望拉上補下,打個和就算了。沒想到,前一陣馬莎宣布,內地華東地區五家分店在今年8月底前結業。不過輸得更慘的是北京老佛爺(Galeries Lafayette),這個法國名牌在1997年開業,一直虧本,拖到一年後關門,留下一個好聽的名字。幾年之後,夥伴香港某集團重返北京西單,檔次降低,但銷路不起,再次輸錢。

廣告

其他外資百貨商店同樣時乖命蹇,除非商品略有歐洲款式,跟其他牌子相似不要緊,如同ZARA;或許價錢廉宜,款式不重要,類似Uniqlo或H&M,價錢普及就有人會買。

話雖如此,但一樣危機四伏。問題在於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正隨着電子商務崛起而發生巨大改變。有能力而講時尚的消費者,追求高檔名牌,但不用在內地買,因為貨品進口加了稅,比其他地方價錢貴。能力稍次而不追求高檔名牌的消費者,跑到網上買。不會花時間逛百貨公司,有時間不如去喝咖啡,更時髦。說是13億人口, 但這句話很可能是美麗的誤會,會上門到外資百貨購物的人其實很有限。

百貨公司變身快餐店

不過外資百貨有點安慰,原來本地百貨公司好不到哪裏去。有的省麻煩,索性關門。有的有上頭指示,堅持一下,燈油火蠟不成問題。在中國,這種現象叫做「資源過剩」,貨物變存貨,而不是盡快轉換為可供周轉的現金。經常性資源過剩可不是好笑的事情,等到銀行都來追債時,甚至可能倒閉。

一雞死,一雞鳴,在商業社會十分正常。你做不來,自然有別人認為自己做得來。你辭官歸故里,我漏夜趕科場。不少百貨商店出現分割現象,把地方讓給別人開闢為快餐店。快餐店一樣在侵蝕飯館的生意,價錢便宜就吸引食客上門,普羅消費者只看價錢,好吃與否不重要。

相信關門這一招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到止蝕點只能離場。對某些外資算是交學費,原來內地市場如同無底深淵,投入多多不敵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還有其他賣洋貨的生意面對同樣挑戰,大家靜觀其變。

 

作者:王彤世

第一代北上銀行家,曾為滙豐中國業務總裁、民生銀行最高領導人,有廿載北上管理經驗,現在退而不休,轉戰民企,拓展視野,闖事業另一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