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255.17
    +3,708.53 (+6.23%)
     
  • CMC Crypto 200

    1,359.39
    +82.41 (+6.45%)
     

商管心理學: 大家都寧願僵化?

林煒舜

林煒舜

臨床心理學博士

•廣播訊號發射出去,就等於站在街上高呼,難以嚴格限制接收者的數目。

•有些事驟看好像非A即B,沒有第三選擇,事實卻不然。

上月,本欄其中一篇講香港電視流動電視牌照事件的稿件,被放上雅虎財經首頁後收到很多網上回應,當然有同意也有不同意我的觀點。網上世界,意見大可自由,只要事實沒有歪曲就好。

我之所以提起這事,倒不是要回應網友的回應(事實上大部分網友的回應都深得我心),而是偶爾重看那些回應,使我想起一句話:「我寧願俾人話我僵化、官僚,都唔想有法不依、執法不公......」

說這話的人,大家應有印象,就是「通訊辦」的通訊事務總監利敏貞女士。這話聽來有點理由,依法執法當然比機構是否會被人批評更重要。但要注意,這話其實是在利用大家的心理盲點。

首先,港視的流動電視牌照,是購自中移動,那牌照限制只能向少於五千個用戶廣播(若果一所上市機構投資過億元到只有不足五千用戶的市場,那動機實令人摸不頭腦),這條條例本身就是僵化。因為以今時今日的科技,要一個流動電視廣播限制少於五千用戶,是不切實際和不容易做到的,根本不是像利女士所說的:「我無一個水晶球,難以估計未來的科技進步速度。」

今天,只要廣播訊號發射出去,就等於站在街上用大聲公高呼,難以嚴格限制接收者的數目。所以,通訊辦所聲稱港視面對的問題,其實之前中移動也同樣面對,但我卻有理由懷疑,通訊辦是在選擇性執法。

利女士說「唔想有法不依、執法不公」,無疑是有利用這話變得聽來「有理」兼「正義」的心理盲點,來迴避選擇性執法,以及僵化運作錯誤的指責之嫌。(起碼到今天為止,通訊辦還未對擁有流動電視牌照的其他經營者,作出違反只向少於五千個定點用戶作廣播之深入調查。)

廣告

在「被指僵化」和「有法不依」之間,寧可選擇前者,又是一個心理盲點。的確,選擇前者是正確和正義的,但那只限於沒有第三選擇的情況下。在這事上,卻絕對是有第三選擇的,就是把僵化、out了的條例予以適當修改,令它更適合於今天使用和執行。

這是誰的責任?通訊辦當然責無旁貸,另外廣管局也有責任,立法會也有責任,甚至律政司也有責任。但大家一直都沒有檢討和提出修改一些不合時宜的條例,難道大家都寧願僵化?還是大家每天都完成了手頭的工作就算?

在商管上,我們也常會碰到類似的心理盲點——有些事驟看好像非A即B,沒有第三選擇,事實卻不然,真正沒有第三選擇的情況其實不多。只是,管理人員在商管上的心理盲點,通常是出於「先入為主」。上述通訊辦的心理盲點,卻很有可能是出於「人為」,更加要小心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