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42 分鐘
  • 恒指

    17,626.75
    +342.21 (+1.98%)
     
  • 國指

    6,267.90
    +147.53 (+2.41%)
     
  • 上證綜指

    3,076.92
    +24.02 (+0.79%)
     
  • 滬深300

    3,566.74
    +36.46 (+1.03%)
     
  • 美元

    7.8304
    +0.0026 (+0.03%)
     
  • 人民幣

    0.9249
    +0.0006 (+0.06%)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9
    -0.0001 (-0.30%)
     
  • 歐元

    8.3954
    -0.0028 (-0.03%)
     
  • 英鎊

    9.7850
    -0.0070 (-0.07%)
     
  • 紐約期油

    83.85
    +0.28 (+0.34%)
     
  • 金價

    2,347.20
    +4.70 (+0.20%)
     
  • Bitcoin

    64,335.28
    +200.41 (+0.31%)
     
  • CMC Crypto 200

    1,386.62
    +4.05 (+0.29%)
     

【地產專題】炒樓搵快錢沽剩七間屋 「碩士經紀」:樓市已轉勢

八年前有對兄弟成為了市場焦點:哥哥曾漢輝是抗拒買樓的牙醫,弟弟曾漢文是瞓身炒樓、高峯期揸13個物業的「碩士經紀」,當時惹起了「應否炒樓搵快錢」的爭議。八年後的今天,樓市歷經起起跌跌,記者找來弟弟曾漢文,回顧他與哥哥一路走來的足迹。究竟誰對樓市的觀點正確,終於揭盅。

曾漢文現任地產中介公司志達行經理,比起炒樓心得,他講及買車經驗時更雀躍,又自爆不只有當日代步的Range Rover,「我仲有一架Audi,一架Benz私家車,一架Benz四驅車。另外買咗一張港珠澳牌,同埋一張沙頭角中港牌。呢啲牌供應有限,有得升值啊!」反而手上物業因為「每年都賣一啲」,已由高峯期的13個降至現在的7個,「身家未有1億,都係8位數,實際幾多等人哋自己估啦!」

有本錢逍遙過日子,與炒樓密不可分,曾漢文大學時在志達行兼職,眼見老闆這類上一代人的發達方程式,是買樓等收租和升值,套得另一筆本金再買樓,因此他疊埋心水要做地產經紀,希望利用身處最前線的優勢,搶先奪下市場筍盤。2006年中,正在攻讀港大碩士課程的他初嘗甜頭,由於長期跟進一名持大埔某村屋2樓物業的客人,這客人抱怨樓上單位漏水,與單位業主發生爭執,結果雙雙以低市價急售單位,免得「眼冤」。他知道單位其實沒大問題,迅速找朋友一同買入上層單位,自己則以110萬元接手2樓單位,低當時市價兩成。他們把兩個單位合併裝修成複式單位,翌年轉手,賺得50萬元的差價。

後來曾漢文炒樓本錢漸大,在2007年接到一個粉嶺村屋單位放盤,查冊後發現業主已申請了3次按揭,其中從財務公司累借逾200萬元,吼準對方等錢使,便帶備整筆現金利誘問他,「我哋all cash,平啲賣得唔得﹖」結果本叫價430萬元,變成390萬元成交,持貨至2009年以接近600萬元沽出,賬面賺近210萬元。如是者重覆低買高賣,今年35歲的他已家底豐厚。

廣告

另一邊箱,任職牙醫的哥哥曾漢輝,深信開診所做生意才是最實際。他固然薪高糧準,8年前他指要租用弟弟的大埔廣場單位,平日食飯盒和搭3小時巴士上下班。曾漢文替哥哥抱不平,指哥哥早有能力上車,僅是理念不同,「其實佢買樓係比我有優勢,因為銀行好樂意借錢畀佢。只不過佢係專業人士,理想係買堅道嗰種樓襯返身份,先搞到好耐都冇買。」除了眼角高,曾漢輝堅信實幹為先,又偏好流動資產,優先用資金來擴張自家診所和投資股票等。

2014年,曾漢輝結婚買樓上車。他買下一個何文田區單位,又見同行喜到英國投資物業,買埋一份。雖然哥哥相對遲了8年才加入「磚頭黨」,但曾漢文相信哥哥的身家已追上來,「物業資產我多啲,但如果講身家,佢計埋股票定存嗰啲,大家應該差唔多。」記者曾找曾漢輝,但他未有回覆。

對於樓市,他認為已經轉勢,自己手持物業亦降至低水平,一來覺得樓價高得如奢侈品,月薪3萬元的打工仔盡用按揭成數上車也有難度,購買力不多;二來收租回報率已跌至2厘水平,並不吸引。

過往曾漢文很響往成為專業人士,但投入社會打滾8年,得出的結論是發達與否,食正時勢比埋頭苦幹更重要,「專業人士係用時間換金錢,每日返工10個鐘。」他的大哥如是,「佢哋絕對係搵到錢,但我追求嘅唔係呢樣嘢。如果我唔開心,即刻去泰國旅行一個星期都得,我而家係要自由。」香港的畸型樓市,造成了兩兄弟的不同命運。

記者:余秉峰

曾漢文高峯期揸13個物業,他為哥哥抱不平,指哥哥早有能力上車,僅是理念不同。
曾漢文高峯期揸13個物業,他為哥哥抱不平,指哥哥早有能力上車,僅是理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