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 小時 32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403.04
    +323.43 (+1.79%)
     
  • 國指

    6,531.99
    +139.41 (+2.18%)
     
  • 上證綜指

    3,078.49
    -8.32 (-0.27%)
     
  • 道指

    38,571.03
    -115.29 (-0.30%)
     
  • 標普 500

    5,283.40
    +5.89 (+0.11%)
     
  • 納指

    16,828.67
    +93.65 (+0.56%)
     
  • Vix指數

    13.11
    +0.19 (+1.47%)
     
  • 富時100

    8,262.75
    -12.63 (-0.15%)
     
  • 紐約期油

    74.00
    -0.22 (-0.30%)
     
  • 金價

    2,371.40
    +25.60 (+1.09%)
     
  • 美元

    7.8196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56
    -0.0001 (-0.01%)
     
  • 日圓

    0.0498
    +0.0004 (+0.79%)
     
  • 歐元

    8.5198
    +0.0392 (+0.46%)
     
  • Bitcoin

    69,113.45
    +1,329.38 (+1.96%)
     
  • CMC Crypto 200

    1,450.10
    -17.83 (-1.21%)
     

【胡思胡想】人與科技話雞年 (胡孟青)

農曆年了,市道較預期暢旺、商戶及食肆有信心加價、市民有信心消費,可喜可賀也。當然,眼前的好氣氛、旺市又旺場,是否真正受益於所謂經濟好轉,實在見仁見智。

金融業談不上好景,機構減省成本遠較擴軍者多、打工仔2017年的加薪幅度,真的比往年更理想?最壞情況過去,並不等於好日子將要降臨,也許一年復一年的不確定因素不斷累積,市民已開始由高度防心態,變得習以為常,在能見度持續混沌的新常態下,隨遇而安應對吧了。

電子利市未來新趨勢

新年喜氣洋洋,除舊迎新的習俗,其實不應局限於一年一度,皆因開心、樂觀迎來每一天,在今時今日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更為重要。每年在大掃除、辦年貨之外,準備紅封包、封利市,約定俗成的取其意頭習慣,很多時卻反過來構成一定壓力,以及煩惱。

潮流興電子化,利市亦一樣,內地早就大行其道。華僑銀行早前就在內地做了個調查,有1,000位受訪者,年齡介乎18至55歲。結果發現,有75%受訪者稱,有意今年試一試,改以電子方式向親朋好友派發利市,遠較去年同樣調查的30%為多。每四位內地人,有三位就有意改派電子利市,當中六成是貪其方便,甚至貪「過癮」。而更有趣的是,調查顯示,受訪者預留派利市的開支平均較去年上升8%,但計劃派發電子利市的受訪者,只會預留不足2,900元人民幣派利市,比實物利市平均的4,200多元人民幣預算來得要少。

勿讓科技變溝通圍牆

當廿蚊成為紅封包基本入場費、一百蚊開始變得應份的情況下,親戚朋友愈多、開支愈大已成為鐵一般的事實,取其好意頭,已成為年度額外預算開支的生活一部分。老實,如果使用電子利市,就等於可以借科技之名,降低每封利市的入場費,我是絕對願意加入嘗試的。可是,節省開支的另一面,代價可能會是連年度一聚的拜年活動,也變得疏落及被淘汰。科技打破溝通障礙,但很大程度上卻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屏障。試想,既然利市可以手機傳遞、拜年聚會亦可能因為科技公司大搞噱頭,而令視像拜年更為普及、團年飯、開年飯亦大有條件科技AR化,齊齊食飯望鏡頭!

將甚麼新年發大財、雞年選股等拋諸腦後吧!投資有時其實是自尋煩惱。能夠日日滿足,心情舒暢,跟家人、朋友多聚會,談天說地,根本已是一種福份,只是人類從來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