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2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537.81
    +223.91 (+1.22%)
     
  • 國指

    6,560.67
    +103.95 (+1.61%)
     
  • 上證綜指

    3,154.32
    +25.84 (+0.83%)
     
  • 道指

    39,387.76
    +331.36 (+0.85%)
     
  • 標普 500

    5,214.08
    +26.41 (+0.51%)
     
  • 納指

    16,346.26
    +43.46 (+0.27%)
     
  • Vix指數

    12.69
    -0.31 (-2.38%)
     
  • 富時100

    8,381.35
    +27.30 (+0.33%)
     
  • 紐約期油

    79.67
    +0.41 (+0.52%)
     
  • 金價

    2,354.10
    +13.80 (+0.59%)
     
  • 美元

    7.8150
    +0.0012 (+0.02%)
     
  • 人民幣

    0.9234
    0.0000 (0.00%)
     
  • 日圓

    0.0500
    0.0000 (0.00%)
     
  • 歐元

    8.4244
    +0.0007 (+0.01%)
     
  • Bitcoin

    62,900.70
    +1,496.79 (+2.44%)
     
  • CMC Crypto 200

    1,349.97
    +49.87 (+3.83%)
     

【King 談樓市】樓景就係最好景(King Sir)

樓景就係最好景
樓景就係最好景

筆者近月為大台的財經資訊台拍攝了一個睇樓節目,我會帶地產投資班學員到全港各區「搵筍盤」。節目裏,每次筆者都會客觀地對該樓盤評頭品足一番,說出該盤的長處和缺點。最近一集就介紹了一個位於九龍站的半新盤Grand Austin、面向佐敦舊區低層的兩房單位。因為位於低層,所以景觀都係以樓景為主。錄影時,筆者就話「四面環樓」景其實就係全屋最大嘅優點。

節目出街後,我收到很多觀眾查詢,問我點解唔係海景、開揚景最好咩,樓景都算係優點?

買樓因應不同目的

作為一個資深投資者,筆者在過去廿多年裏真係「閱樓無數」,無論海景、山樓、街景、垃圾房景、甚至墳景,噏得出嘅景我都睇過哂,各有其優劣,分別只是在於閣下買樓的目的,目的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角度去衡量其價值和利弊。

如你是一個用家,你鍾情海景而又畀得起錢的話,一望無際的海景必定是你的首選。當然海景單位、尤其是在市區的,價值肯定不菲。大家要明白,自用是主觀的,沒有對或錯,只有喜歡不喜歡。很多人覺得近日有個新樓盤擁維港璀璨海景,但買成五六萬蚊呎絕對不值,但其實只要你鍾意又俾得起的話,你覺得值就已經足夠了。不過喜歡買海景單位的人必須留意,就是除非你買維港海旁或山頂,否則全港所有住宅單位大部分的海景都不是百分百有保證的。

以往的例子有西半山,三條道路︰干德道、羅便臣道和堅道,由上而下依山而建。四五十年前三條街道大多是唐樓或十多層高的單幢洋樓,河水不犯井水,互不遮擋對方的景觀,但隨着愈來愈多收購重建,原本住在干德道擁有無敵海景的,一下子就被前方羅便臣道的四五十層高的新樓盤遮擋。正所謂「剃人頭者人亦剃之」,在羅便臣道的亦會被前方堅道新建的住宅遮擋。

廣告

永久的樓景或內園景

而較近期的例子有東涌,原本坐擁無敵機場靚海景的映灣園,自從臨海新盤東環及昇薈落成後,屋苑中、低層單位的海景就被大部分削去。

隨着未來東涌北大幅填海擴展起樓,填海部分就在東環的前方,其海景單位景觀估計將被遮擋。明明用海景的價錢來買,點知最後換來「對望樓景」,物業價值一定會大打折扣。

其實,在市區舊區及新發展區,前面隨時起幢新樓遮住你,今天的靚海景、開揚景,明日隨時變成面壁樓景,景觀係無Guarantee保證的。

因此,筆者在投資上(自用除外)從不喜歡買海景單位,亦不會為一個開揚景而付一個特別高的價錢。相反,我更喜歡買一些樓景或內園景,因為這些單位的景觀將是永久的。我所付出的,買到我所應得的,總好過你現在以高價買入海景或開揚景,未來卻可能變成樓景,物業價值除時貶值兩三成。

作者:King Sir

香港按揭轉介創辦人兼資深物業投資者。2004年拿著60萬買樓,至今已擁有過億物業,早達財務自由。現為香港電台《e線金融網King Sir會客室》主持,亦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物業投資課程總監,希望透過不同渠道與年輕人分享買樓心得。本欄所得稿費,全數捐贈無國界醫生。(本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