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8 小時 41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Vix指數

    12.66
    +0.72 (+6.03%)
     
  • 富時100

    8,146.86
    -16.81 (-0.21%)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Bitcoin

    66,534.46
    +319.25 (+0.48%)
     
  • CMC Crypto 200

    1,383.44
    -34.44 (-2.43%)
     

中国人民币存款单月锐减近4万亿元 不甘忍受低利率的资金转战理财

【彭博】-- 中国监管机构推动居民存款进入实体经济的努力似乎初见成效。4月份人民币存款突现史上最大单月降幅,结合理财产品规模的显著增加,大量资金正绕道进入债市和股市里相对安全的资产。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从一季度末的纪录高位大幅减少3.92万亿元人民币,且住户和企业存款双双下滑,规模大致相当。这其中,除了有一些用来提前偿还贷款以及满足跨境支付需求,多数可能来自不满足于当前存款利率,进而寻求更高收益的企业和个人。

这显示,在四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仅1.45%,央行多次强调防止资金空转和沉淀、打击企业“低贷高存”后,理财产品正成为存款搬家的第一站。当前,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市场风险偏好修复并未一步到位,理财产品主投的,包括债券和高分红股票在内的相对低风险的资产,正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

“居民存款减少主要指向理财,这个趋势会持续,”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在采访中说,“存款转移主要是因为存款利率一直在降,收益太低了,理财加权平均收益率基本持平3年期存款。”

据中信证券测算,4月理财市场规模增加2.95万亿元,较过去6年同期的均值多增近六成。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的背后,是存款降息推进和手工补息的全面禁止,而居民用存款去消费和投资,这也是政策制定者乐于见到的。

相比大力推动信贷扩张,中国央行近期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了货币存量上。包括货币政策司司长在内的官员多次公开表示,要加强监测,防止资金空转和沉淀。此外,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到,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倡议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进一步打击了企业的“低贷高存”的套利空间,带动企业存款快速下降。

廣告

央行数据显示,当月广义货币同比增速较上月放慢逾1个百分点,并创2004年彭博有该项数据纪录以来的新低。这一方面显示实体经济新增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可能也显示盘活存量的努力初显成效。

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4月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新增理财的主要投向。东方财富的数据则显示,当月新发公募基金中,债券基金的占比继续提升至83%。这些资金助推了债市的强势表现,长期限利率债的收益率在多年来的低位,1年期国债收益率则跌至2020年来的新低,城投债信用利差则不断收窄。

“理财的资金充裕,这个资金必须有地方去,他们就得寻找资产,那就会加深资产荒。”友山基金固收投资总监许永斌说。

从存款中流失的资金往往风险偏好较低,这些资金将寻找其它低风险的替代,现金管理、固收类产品和高红利类股票有望获得最多资金追捧。

周三2024年首期30年特别国债在交易所上市首日因大涨而两度停牌,涨幅一度超过25%,显示出部分投资者大力追捧无风险资产,并且为了更高的收益而拉长久期。

“大家对于经济和未来收入的信心和预期不够,所以会把钱拿出来去追求更高收益,甚至是蝇头小利,而不是如监管希望的去增加消费。”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未来这种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游走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如果资本市场的涨势不持续,后续资金可能会又回到银行存款。

而对于股市,尽管理财产品带来的资金远不及债市,但高分红的股票对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上证红利指数年初至今已经上涨16%,跑赢了被视为核心资产的沪深300指数。在全市场低收益率和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确定性的高分红资产被视为高息存款的良好替代。

“理财底层配的都是国债城投企业债同业存单,但不可持续,哪有那么多收益率好的债可以配?”北京成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毅聪在采访中指出,他认为从大的趋势上来讲,等债券收益率下降后,理财最终还得加配分红可靠的股票。

陈毅聪表示,这些股票也是险资需要加配的,所以红利风格还是会持续。加上现在港股对取消红利税的预期,也会进而带动A股,而且这类股票也最不需要担心外部因素和业绩。

--联合报道 Amanda Wang.

(更新第三张图,新增推荐阅读)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