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9,376.53
    +302.82 (+1.59%)
     
  • 國指

    6,871.38
    +129.97 (+1.93%)
     
  • 上證綜指

    3,122.40
    +2.50 (+0.08%)
     
  • 道指

    39,908.00
    +349.89 (+0.88%)
     
  • 標普 500

    5,308.15
    +61.47 (+1.17%)
     
  • 納指

    16,742.39
    +231.21 (+1.40%)
     
  • Vix指數

    12.36
    -0.09 (-0.72%)
     
  • 富時100

    8,448.60
    +2.80 (+0.03%)
     
  • 紐約期油

    79.29
    +0.66 (+0.84%)
     
  • 金價

    2,385.00
    -9.90 (-0.41%)
     
  • 美元

    7.8033
    -0.0057 (-0.07%)
     
  • 人民幣

    0.9244
    +0.0005 (+0.05%)
     
  • 日圓

    0.0500
    -0.0002 (-0.36%)
     
  • 歐元

    8.4774
    -0.0191 (-0.22%)
     
  • Bitcoin

    66,146.23
    +2,439.29 (+3.83%)
     
  • CMC Crypto 200

    1,390.11
    -3.94 (-0.28%)
     

中国央行结构性工具运用增长放缓 经济改善为缓退坡打下基础

【彭博】-- 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余额创出历史新高,扶持一季度经济复苏渐入正轨后,央行官员公开表示,这些工具在完成政策目标后,会在缓退坡的设计下逐步退出。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周四举行的一季度发布会上称,多数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他表示,截至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17项,余额大约6.8万亿元人民币,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

彭博梳理央行公布的数据发现,此类工具余额一季度末虽创下新高,但今年前三个月仅增加0.4万亿元,相较去年四季度0.9万亿元的增长已经大幅放缓。

邹澜同时指出,结构性工具的退出是平稳有序的,退出指的是央行不再新发放资金,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期限可达3到5年,“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

广发证券分析师刘郁等在报告中对此解读称,从央行表述来看,结构性工具退坡相对缓慢,年内存量不至于大幅减少,但增长可能放慢。

“今年将是过渡之年,随着经济重新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将逐步减少对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并让以往的常规货币宽松政策满足国内需求”,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首席经济学家Duncan Wrigley称。

全球主要央行去年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并逐步缩表,但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却创下六年来最大的扩张幅度。其中,限定资金流向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最主要的驱动力量,年末余额也超过了中期借贷便利(MLF)。

廣告

央行去年末公布的数据显示,6.4万亿元结构性工具分布在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十多个品种中。相比之下,尽管存在月度净投放或净回笼,去年年末央行通过MLF投向市场的资金余额相较年初变动不大。而存量规模超21万亿元的外汇占款虽然至今仍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的最大科目,但月度变动很小。

结构性工具后来居上,显示出中国央行日常对流动性进行价格、数量调节之余,对资金流向的管理日渐精准。

中国央行看重的,是结构性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将央行资金与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挂钩,发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结构性工具同样具有MLF的基础货币投放功能,可以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信贷增长。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扩张中,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显著增长,其中包括央行鼓励商业银行为制造业、保交楼、技术创新和绿色项目等领域发放的各种支持计划。

根据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 Ltd.新兴市场经济学家Adam Wolfe的估计,去年的第四季度,结构性工具支撑了新增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结构性工具对维持信贷增长至关重要。去年,随着中国经济大幅放缓,信贷增长亦陷入停滞。

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央行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收窄的情况下,定向的结构性工具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中仍有望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一些学者对此仍然表达了些许顾虑。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等撰写的CF40工作论文指出,在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情况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存在一些临时性效果,但仍需要对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作更为谨慎的评估。他们指出,从本质上来说,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政策性贷款,其成本必须由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承担,且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存疑。

实际上,在周四的发布会之前,本月初召开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已经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相较前一季“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的表述,已经显示出在经济大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政策微调的倾向。

--联合报道 Ran Li.

(新增第六段和倒数第四段的分析师评论)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