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721.17
    +708.44 (+1.12%)
     
  • CMC Crypto 200

    1,326.08
    +49.11 (+3.84%)
     

中國央行退出危機模式 在岸信用市場神經緊繃 違約或邁向新紀錄

【彭博】-- 在岸信用市場投資者的神經已開始緊繃:經濟率先復甦下中國央行正在退出危機馳援模式,流動性投放相對克制,融資成本急升下,下半年信用違約列車將不可避免駛向加速車道。

雖有疫情衝擊,但今年上半年境內信用債違約規模同比下降約17%,因央行流動性投放盛宴下,政策也鼓勵通過展期等手段規避直接違約,企業獲得喘息之機;然而隨著監管出手打擊套利,高成本下企業紛紛取消發行,疊加債券到期高峰來臨,來自安德思資管、澳新銀行等在內的多位投資者及分析師均認為,下半年債券違約將提速,今年違約規模有望再創記錄新高。

以三年期AAA級企業債為例,7月中債估值殖利率一度攀升至3.7%的逾一年高位,較4月低點走升了近140個基點,目前仍在3.5%附近;融資環境趨緊下,7月信用債違約規模已逆轉升至四個月高位,8月違約勢將環比再走升,而再融資壓力還在節節攀升,彭博數據顯示,年內仍有約3.7萬億信用債到期,四季度將是未來到期規模最大的季度。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在岸的違約將出現新紀錄,並且至少到明年上半年,趨勢都很難緩和。」安德思資產管理駐香港董事總經理Brock Silvers對彭博表示。

他認為,中國經濟依然疲弱,大量債務即將到期,政府既沒有火力也沒有意願來支持這一切;後續違約會進一步惡化到什麼程度,要看中國經濟和中美關係這些因素。

彭博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底,中國在岸信用債到期規模近10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全部未償額的三成。

廣告

容忍度提高

今年上半年,防風險導向下展期、置換等花式操作明顯增多,實質違約規模有所減少;但隨著下半年貨幣政策更加「精雕細刻」,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指出,很多市場主體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方正證券分析師齊晟也認為,下半年中國央行寬信用的政策力度會不及上半年,監管對違約的容忍度也會更高一些,整體利率水平不易走低,在續貸困難、信用債需求弱的前提下,部分債券到期接續可能存在一定問題。

在一季度創下同比6.8%的歷史性萎縮後,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加3.2%, 高於預估,經濟復甦跡象明顯。彭博數據顯示,2019年在岸信用債違約規模為1418.8億元,為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總違約金額約697億元。這意味著,若要刷新年度違約規模,年內還將出現約722億元的違約債券。

澳新銀行信用策略主管Owen Gallimore也認為,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將追趕上離岸違約的趨勢;彭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離岸違約規模超過60億美元,較去年全年已成長55%。

風險在哪裡?

彭博梳理今年以來中國境內各省違約情況發現,北京債券違約金額居所有省市之首,河北和福建以114億元和80億元的違約規模緊隨其後,山東和廣東省的違約金額亦超過50億元,居於前列。

剖析具體公司類別和行業板塊來挖掘風險點,疫情影響下,小企業或者民營企業仍將面臨融資壓力;從行業來看,多位市場人士提到了房地產行業。彭博數據顯示,到明年底境內外房地產債券到期規模逾1.1萬億元,為全部存量的35%以上,再融資壓力突顯。

澳新銀行的Owen Gallimore稱,房企2021年的再融資壓力很大,而泰禾、億達等違約也提醒人們,房企內部的分化在加劇。齊晟也表示,考慮到近期監管限制壓降融資類信託,地產融資收緊的程度加強,地產分化會比較嚴重,原本融資困難的地產商可能會更困難。

今年6月據媒體報導,銀保監會下發針對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相關文件,信託業再遭強監管,部分公司暫停融資類信託。此外,中國據悉近期也進一步收緊地產債融資,要求開發商保持甚至壓降其發行債券的槓桿水平。

招商證券分析師李豫澤稱,現階段融資切換至主流且易於監管的貸款和債券,銀行和債券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配置相對謹慎;同時,非標滾動艱難,對於存量非標融資大的主體,比如黑龍江、吉林、遼寧、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弱財政區域的城投,都有一定的到期壓力。

最新案例就是城投公司--吉林鐵投到期的PPN雖然有驚無險,最終於晚10點30分將本息劃至兌付賬戶,但市場的擔憂情緒仍揮之不去,周三「18吉林鐵投PPN001」價格跌至75元附近。

此外,張旭表示貿易、零售、休閑服務這些行業的信用風險也值得關注。

(新增更多延伸閱讀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