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1 小時 4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207.13
    +444.10 (+2.50%)
     
  • 國指

    6,437.09
    +163.34 (+2.60%)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8,225.66
    +322.37 (+0.85%)
     
  • 標普 500

    5,064.20
    +45.81 (+0.91%)
     
  • 納指

    15,840.96
    +235.48 (+1.51%)
     
  • Vix指數

    14.68
    -0.71 (-4.61%)
     
  • 富時100

    8,172.15
    +50.91 (+0.63%)
     
  • 紐約期油

    79.19
    +0.24 (+0.30%)
     
  • 金價

    2,312.10
    +2.50 (+0.11%)
     
  • 美元

    7.8137
    +0.0004 (+0.01%)
     
  • 人民幣

    0.9261
    0.0000 (0.00%)
     
  • 日圓

    0.0508
    +0.0002 (+0.39%)
     
  • 歐元

    8.3828
    +0.0049 (+0.06%)
     
  • Bitcoin

    59,143.56
    +856.13 (+1.47%)
     
  • CMC Crypto 200

    1,276.65
    +5.91 (+0.46%)
     

中國放寬隔離規定並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 中國資產及油價大漲

【彭博】-- 中國縮減了入境人員和密切接觸者必須隔離的天數,這是對清零政策的重大調整;該政策先前造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世隔絕並引發不滿。

根據國家衛生委員會周五的一份通知,進入中國的旅客將被要求在酒店或政府隔離設施中隔離5天,然後居家隔離3天。目前的規定共需要隔離10天,其中7天在酒店,然後居家隔離3天。

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也同樣縮短。通知也指出,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通知說,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此舉有望進一步促進國際旅行。該通知稱,對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20條措施作出重要部署。

彭博10月和11月曾報導,官員們正在探討放寬隔離限制。

陸港股市攜人民幣擴大漲幅 中國防疫放鬆帶動風險情緒迅速升溫

這些調整是自疫情爆發以來對中國防疫規定最深遠的改動,可能標誌著中國要開始加入一個與病毒共存的世界。亞洲股市一個基準股指邁向逾兩年來最大上漲,恆生國企指數上漲超過8%,包括航空公司和博彩股在內的重新開放股票上漲。人民幣走強,從石油到鐵礦石和銅的商品價格飆升。

全國新冠肺炎病例數增至六個月高位,廣州和北京也有重大疫情之際,政府卻放寬隔離規定,反映出國家主席習近平清零立場的明顯變化。習近平週四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要求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言辭比以前溫和。

然而目前相當不確定的是:這是中國最終將放棄所有防疫措施的第一步,抑或只是新的一套沒完沒了的措施——中國的防疫措施仍是全球最繁重。

廣告

仲量聯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研究主管龐溟表示,他發現一些市場對這個通知的解讀過於樂觀。

他說,防疫政策只會在短期內微調,重點在清除病例和制定更精確措施之間移動。

對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疫情防控會議措辭半年後發生了這些變化

中國堅持清零政策以及樓市低迷打擊了今年的經濟活動,隨著人們陷入疫情、封鎖和重新開放的輪迴,壓低了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國內需求一直受到防疫封控的干擾,隨著出口已經受到全球需求放緩的壓力,貿易也承壓,加劇了經濟問題。

小步走

週五公布的20條措施中還包括:對於入境旅客,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如果發生疫情,除非傳播鏈條不清,否則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儘管如此,中國數以百萬計的老年人仍未接種疫苗,多年來透過宣傳大加批評西方國家防疫態度鬆懈後,老百姓對新冠病毒的恐懼根深蒂固,因此中國重新開放的進程可能仍將緩慢而謹慎。

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中國走最穩是小步走,走太快就要翻掉了。現在主流問題是老百姓對病毒的認識不對。

他說,政策的變化方向是正確的。但肯定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原文標題China Eases Quarantine, Flight Bans in Covid Zero Pivot (4)

(全文更新)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