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2 小時 7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108.71
    -125.38 (-0.73%)
     
  • 國指

    5,982.55
    -43.79 (-0.73%)
     
  • 上證綜指

    2,721.80
    -22.40 (-0.82%)
     
  • 道指

    40,861.71
    +124.75 (+0.31%)
     
  • 標普 500

    5,554.13
    +58.61 (+1.07%)
     
  • 納指

    17,395.53
    +369.65 (+2.17%)
     
  • Vix指數

    17.69
    -1.39 (-7.29%)
     
  • 富時100

    8,193.94
    -12.04 (-0.15%)
     
  • 紐約期油

    67.30
    -0.01 (-0.01%)
     
  • 金價

    2,540.30
    -2.10 (-0.08%)
     
  • 美元

    7.7971
    -0.0007 (-0.01%)
     
  • 人民幣

    0.9124
    -0.0003 (-0.03%)
     
  • 日圓

    0.0545
    -0.0001 (-0.18%)
     
  • 歐元

    8.5860
    -0.0014 (-0.02%)
     
  • Bitcoin

    57,451.39
    -230.78 (-0.40%)
     
  • XRP USD

    0.54
    -0.01 (-1.11%)
     

中國日漸失寵 華爾街巨頭紛紛推出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新興市場基金

【彭博】— 2023年以來,新興市場(中國除外)基金的成立數量已創年度紀錄新高,因為投資者越來越擔心回報疲軟以及投資中國的風險。

彭博匯編數據顯示,今年已成立14支此類基金,而去年為13支。最新推出的此類基金來自於華爾街巨頭高盛資產管理、貝萊德和Lazard Asset Management。

繼外資上月流出中國股市的規模創下紀錄新高之後,這一趨勢再次顯示中國在全球資金池中的重量級下降。由於中國政府為恢復信心而採取的措施收效不大,同時也西方加大了對中國風險敞口的審查,對中國股市可投資性的疑慮日增。

被排除在新興市場基金之外「向投資者傳達的信號是,中國不再是可靠的投資目的地,」Straits Investment Holdings駐新加坡的基金經理Manish Bhargava表示。雖然現在討論長期影響還為時過早,但「這是一個重大進展,對投資者、企業和決策者都會有影響。」

表現糟糕無疑是個問題,隨著有關中國經濟的負面消息不絕於耳,MSCI中國指數今年下跌約6%,而全球指數上漲12%。監管問題也是因素之一,美國金融公司對中國的投資將面臨政府更嚴格的審查。

彭博經濟研究:新預測顯示中國可能無法長期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MSCI Inc. 2017年就推出了新興市場(中國除外)指數,但其取得成功是在過去三年中,其間北京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中國經濟重新開放之後復甦乏力、中國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該指數自推出以來上漲了37%,而MSCI涵蓋範圍最廣的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上漲6%。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iShares安碩MSCI新興市場(中國除外)ETF的總資產規模已從2020年底區區1.64億美元擴大到52億美元左右。相比之下,iShares安碩MSCI中國ETF同期僅成長了15%,達到約75億美元。

一些新興市場基金經理把中國完全排除在外,另一些則不再把中國作為投資組合中的首選目標。根據彭博行業研究,儘管新興市場基金對中國股票的低配力度料連續第三個季度加大,但這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當然,中國股票的低估值現在已經開始吸引了一些基金的興趣。知情人士稱,高瓴資本計畫成立一支規模數十億美元的基金,買入那些慘遭拋售的中資股,目前其正在評估國際投資者的興趣。

「事實已經證明,把中國排除在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之外今年是個成功的策略,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彭博行業研究策略師Kumar Gautam和Sufianti Sufianti在報告中寫道。但他們也提醒稱,這「導致投資組合併非最優,可能失去多元化帶來的機會。」

原文標題China Is Being Left Out by a Record Number of New EM Stock Funds

原文標題中国日渐失宠 华尔街巨头纷纷推出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新兴市场基金

—聯合報導 Vrishti Beniwal.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