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3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207.13
    +444.10 (+2.50%)
     
  • 國指

    6,437.09
    +163.34 (+2.60%)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8,261.82
    +358.53 (+0.95%)
     
  • 標普 500

    5,067.37
    +48.98 (+0.98%)
     
  • 納指

    15,840.97
    +235.49 (+1.51%)
     
  • Vix指數

    14.80
    -0.59 (-3.84%)
     
  • 富時100

    8,172.15
    +50.91 (+0.63%)
     
  • 紐約期油

    79.11
    +0.11 (+0.14%)
     
  • 金價

    2,315.30
    +4.30 (+0.19%)
     
  • 美元

    7.8151
    -0.0072 (-0.09%)
     
  • 人民幣

    0.9259
    +0.0010 (+0.11%)
     
  • 日圓

    0.0508
    +0.0006 (+1.30%)
     
  • 歐元

    8.3834
    +0.0049 (+0.06%)
     
  • Bitcoin

    59,426.13
    +146.20 (+0.25%)
     
  • CMC Crypto 200

    1,276.16
    +5.42 (+0.43%)
     

中美科技戰:內地仍非常倚賴晶片原材料進口

【on.cc東網專訊】中國不但離單靠中資廠商可在境內生產一切尖端晶片尚有漫漫長路,其實連晶片最基本且最傳統的原材料矽(硅)晶圓也非常倚賴進口。務求在這環節擺脫進口倚賴的就是今年4月於上海科創板上市後股價勁飆逾9倍的滬硅產業(688126.SH)。

鑑於晶片的元件極為微細,業界對基版分子結構要求極為嚴苛,首先矽純度要達99.999999999%(「11個9」)甚至更高。流程大致是將石英變成高純度多晶矽,熔掉後向上拉出一條單晶矽棒,直徑目前最大是12吋,要點是拉起的過程中做到矽原子整齊排列,其後再切成一片片可以開始生產晶片的晶圓,一片12吋晶圓製成品的平面高低差距據說要10萬分之1毫米以內,即中國國土竟容不下一處凸起11.65厘米!

不過,於先進晶片製程看似「無影」的日本,其實透過信越化學和SUMCO兩企掌握全球近60%的矽晶圓份額,前者更在用於10納米製程以下的尖端晶圓獨領風騷,並無在內地設有矽晶圓廠房。掌握逾9成份額的5大廠商無一來自內地。

滬硅雖說已成為台積電、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等的供應商,惟其12吋矽晶圓最多能用於28納米製程,14納米的尚在研發。其子企新昇半導體乃內地首家實現12吋晶圓大規模銷售的廠商,12吋晶圓月產能今年會擴張1/3至20萬片,單計此部分僅能大約滿足中芯今年上半年的付運晶圓量。

滬硅今年中期虧損進一步擴大,原因包括研發開支上升,惟內地券商相信長遠而言規模效益會逐漸顯現,可望改善盈利,而中間含絕緣氧化物的高價矽晶圓也是賣點之一。

滬硅與中芯頗有淵源,新昇乃中芯創辦人張汝京2014年再次創業的成果,而集團現任總裁邱慈雲與他一樣是出身台灣的中芯前舵手。

【更多影劇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