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9 (+0.10%)
     
  • 道指

    39,512.84
    +125.08 (+0.32%)
     
  • 標普 500

    5,222.68
    +8.60 (+0.16%)
     
  • 納指

    16,340.87
    -5.40 (-0.03%)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154
    -0.0083 (-0.10%)
     
  • 英鎊

    9.782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78.20
    -1.06 (-1.34%)
     
  • 金價

    2,366.90
    +26.60 (+1.14%)
     
  • Bitcoin

    60,885.07
    -1,989.57 (-3.16%)
     
  • CMC Crypto 200

    1,259.53
    -98.48 (-7.25%)
     

五年前驚世一躍後重歸平凡 那些有關人民幣中間價的記憶

【彭博】-- 中國央行每個交易日早上9:15公佈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是人民幣匯市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都無法忽視的信號。對略有年資的人民幣匯市交易員、分析師來說,2015年8月11日的中間價,無疑是最難忘的一次。

那天早晨,手握一杯剛剛衝好的熱咖啡,澳新銀行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信步走進他新加坡辦公室的電梯。過去兩三個月間,中間價每天僅微弱波動幾個點到幾十個點,雖然較境內即期匯率始終偏強近800點,極低的波動率讓市場放鬆了警惕。這一天似乎也沒有理由顯得不同。

此時電梯裡的彭博電視報出了當天的人民幣中間價:6.2298元兌1美元,較上日調降了1136點或1.9%--這一調整幅度之大,不但遠遠超出此前波動量級,其邏輯也完全超乎市場想象。

「當時我想,這肯定是搞錯了!」回憶起五年前的震驚,Khoon Goh仍然記憶猶新。

當年中國經濟及股市承壓,市場對人民幣幣值已有高估的質疑,又處於IMF對於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事宜作出決斷的關鍵時刻,市場對人民幣擴大波動以釋放貶值壓力提振經濟都有所預期。不過,包括Khoon Goh在內的市場人士都未料到,這一調整會以如此劇烈的方式不期而至。

中國央行當天意外大幅調降中間價,不啻於在平靜的市況中投下一塊巨石。9:30境內市場開盤前,央行終於發布公告,解釋貶值之舉是為了完善中間價報價機制,令中間價與市場匯率點差得到一次性校正。

「中國央行的公告過了一陣子才出來,在此之前我們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一次性的措施,還是一系列措施中的第一步,」東方匯理資深新興市場經濟學家Dariusz Kowalczyk回憶道,當天的中間價完全超出其預測框架,如果不是錯誤,「那肯定是政策變了」。

廣告

最初的詫異、震愕之後,市場也只有打起精神面對之後洶涌而至的止損大潮。在資本外逃、貶值預期高漲的推動下,人民幣此後累計貶值超過11%,一度帶動國際市場巨震。

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天上午9:15,放下旁騖,屏息靜氣,等候中間價定價公佈,並且努力從這個升貶莫測的數字中,猜測央行意圖和市場反應,成為中國外匯市場人士的必修課。

回歸日常

這種對於中間價的緊張感和興奮感在2017年後逐漸消退。一方面是消耗了近萬億美元外儲後,人民幣貶值壓力基本釋放並且匯率在2017年企穩反彈;另一方面,中間價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已經明顯提高。

8.11匯改將中間價與市場匯率接軌後,通過加入兌一籃子貨幣調節和逆周期因子兩個重要的動作,使人民幣匯率之錨--中間價的形成,逐漸走出了神秘的黑盒子。市場機構運用中間價定價公式預測每日中間價的能力大為提升。

匯總央行官方定價和彭博市場調查數據,如今大部分時間裡中間價與市場測算水平高度一致,隨市場匯率波動。「原來大家覺得中間價是信號,有時候可能還會過度解讀,這兩年中間價變得越來越boring,市場的重視程度也比以前小了很多,」華僑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謝棟銘說。

不過,為減少市場羊群效應而於2017年引入的「逆周期因子」,也在部分時段為央行重新掌控匯率升貶節奏提供了抓手。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衝擊,人民幣貶值壓力一度偏大,官方中間價在數月間保持在強於市場預測的水平,引導即期匯率企穩回升。

彭博對近年來每日中間價市場預測調查的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8月以來的兩年中,官方中間價較市場預測均值日均偏強15個點。按季度看,中間價偏強主要集中於2019年二、三季度,期間日均偏強程度達41個點。今年以來中間價則與市場預測基本保持一致,日均僅偏強5個點。

「盯中間價就像看天氣預報,大部分時間都很無聊,但你也得為暴風雨做好準備,」StoneX集團駐新加坡外匯交易員Mingze Wu說,一旦官方中間價和市場預測出現明顯偏差,就說明中國央行有動作了,「事情就會變得有意思起來。」

(新增圖表和新聞、數據背景)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