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29.29
    -328.16 (-1.82%)
     
  • 國指

    6,130.25
    -132.36 (-2.11%)
     
  • 上證綜指

    3,115.61
    -16.82 (-0.54%)
     
  • 道指

    33,963.84
    -106.56 (-0.31%)
     
  • 標普 500

    4,320.06
    -9.94 (-0.23%)
     
  • 納指

    13,211.81
    -12.19 (-0.09%)
     
  • Vix指數

    18.03
    +0.83 (+4.83%)
     
  • 富時100

    7,630.31
    -53.60 (-0.70%)
     
  • 紐約期油

    89.91
    -0.12 (-0.13%)
     
  • 金價

    1,944.20
    -1.40 (-0.07%)
     
  • 美元

    7.8169
    -0.0028 (-0.04%)
     
  • 人民幣

    0.9344
    +0.0017 (+0.18%)
     
  • 日圓

    0.0523
    -0.0001 (-0.21%)
     
  • 歐元

    8.3096
    -0.0204 (-0.24%)
     
  • Bitcoin

    26,068.15
    -531.62 (-2.00%)
     
  • CMC Crypto 200

    557.09
    -10.96 (-1.93%)
     

偷票房爭議 揭內地影院冠名廳財路

《明日戰記》被第三方平台偷走票房
《明日戰記》被第三方平台偷走票房

《明日戰記》風波持續,昨日更爆出被「偷票房」疑雲,官方微博發聲明稱是「第三方商家行為,並非片方行為」,間接證實了被偷一事,確是有平台擅自出售該些「錯名戲票」,存在侵權行為。

風波繼續蔓延,燒到另一套大片《斷·橋》。繼《獨行月球》之後,再有人爆出《斷·橋》疑偷《明日戰記》票房,不過今次票上卻顯示「斷橋王俊凱廳」,揭示並非偷票房,其實是內地影院的「冠名廳」財路。

下載Yahoo財經APP

股、外匯、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明日戰記》票上顯示「斷橋王俊凱廳」
《明日戰記》票上顯示「斷橋王俊凱廳」

中國票房早生亂象

先說票房亂象,在內地並非新鮮事,多年前就出現了「雙系統售票」,偷漏瞞報電影票房收入,2015年江西有影院就被揭使用雙系統售票,所得票房收入未錄入電腦售票系統;至於轉移票房,則通常是發行方與放映方串通,提高某片的上座率,以達至更高排片率,賺取真實票房,又或者同樣屬第三方平台的雙系統,你買票看A電影,最終不計入該片票房,記賬一個系統,報賬一個系統,結果是平台中飽私囊。

過去實際發生虛假票房的例子也不少,數年前《葉問3》票房就涉造假被罰,遭廣電總局「嚴肅查處」;近一點今年春節《狙擊手》評分叫好,票房卻排包尾,亦有人發現明明買的是《狙擊手》的票,卻莫名其妙變成了其他電影,行內人稱這現象通常是對手靠與影院高層拉好關係達成,對院方也算開拓「財路」。

「冠名」對影業並不新鮮,外國荷里活的「TCL中國大戲院」,便是TCL多年前買下整間戲院的10年冠名贊助權,不過內地十多年前就開始出現個別「冠名廳」,類似中式茶樓的宴客廳冠名,影院為增加收入,院內的一切皆可賣廣告,由座椅套到影廳皆可「冠名」,只要有錢,你就可以直接將影廳改名,戲票印上心儀名字,甚至實體裝修、標示牌皆可更改。

520元人民幣,就可冠名廳一天,包戲票兩張以及宣傳位一個
520元人民幣,就可冠名廳一天,包戲票兩張以及宣傳位一個

冠名廳戲票印上心儀名字

在內地,冠名五花八門,粉絲應援、品牌推廣皆可冠名,個人生日派對冠名、情人示愛冠名亦可,有影廳線上售票,推出「浪漫告白,冠之以名」套餐,最平520元人民幣,就可冠名廳一天,包戲票兩張以及宣傳位一個,當你一包下來,當天其他觀眾看什麼電影 (例如看《明日戰記》),戲票上也會同時出現你指定的名字,即使是戲名也可以。

有個別影院以「冠名一個廳,影響一座城」作招徠,有影院聲稱可播企業宣傳片作片頭;一個影廳在冠名方面的收入,一年可以由10萬元到30萬元不等,投入成本低,只要有品牌合作則可,只是隨著內地影廳增加,冠名業務也開始難做。

之不過,即使是已存在十多年的冠名廳業務,其實並未真正面對監管,較大的院線通常不會大張旗鼓宣傳,而是透過一些平台又或者合作方主動接洽;有影院安全為上,禁止旗下院線從事冠名業務。從事相關業務的影院,一般也會慎選合作商,例如不能同一個廳內,出現競爭對手。

早前姜濤Fans包場睇《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沒有出現「姜濤廳」
早前姜濤Fans包場睇《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沒有出現「姜濤廳」

香港未有冠名「姜濤廳」

香港在這方面,頂多出現Presented by 某某品牌,但就很少出現「冠名廳」,就算是早前姜濤Fans包場睇《阿媽有咗第二個》,也沒有出現「姜濤廳」;要說冠名影院,唯一例子可能是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現在就叫「古天樂電影院(Louis Koo Cinema)」吧。

如果香港真的要推「冠名廳」,或者做專場生意為佳?如果像內地影院般包場一天,出現「入姜濤廳睇《長津湖》」,牛頭唔搭馬嘴,可能就有點尷尬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