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4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108.71
    -125.38 (-0.73%)
     
  • 國指

    5,982.55
    -43.79 (-0.73%)
     
  • 上證綜指

    2,721.80
    -22.40 (-0.82%)
     
  • 道指

    40,861.71
    +124.75 (+0.31%)
     
  • 標普 500

    5,554.13
    +58.61 (+1.07%)
     
  • 納指

    17,395.53
    +369.65 (+2.17%)
     
  • Vix指數

    17.69
    -1.39 (-7.29%)
     
  • 富時100

    8,193.94
    -12.04 (-0.15%)
     
  • 紐約期油

    67.41
    +0.10 (+0.15%)
     
  • 金價

    2,539.40
    -3.00 (-0.12%)
     
  • 美元

    7.797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124
    0.0000 (0.00%)
     
  • 日圓

    0.0543
    -0.0002 (-0.39%)
     
  • 歐元

    8.5836
    -0.0038 (-0.04%)
     
  • Bitcoin

    57,853.67
    +203.27 (+0.35%)
     
  • XRP USD

    0.54
    -0.00 (-0.83%)
     

內地海外入境併購額縮七成

德勤中國羅偉雄(左)強調,內地部分行業技術或商業模式已領先世界;旁為張俊帆。(何澤攝)
德勤中國羅偉雄(左)強調,內地部分行業技術或商業模式已領先世界;旁為張俊帆。(何澤攝)

今年內地併購市場續弱,尤其外商投資內地明顯減少。德勤中國併購諮詢服務華南區主管合夥人張俊帆表示,今年首7個月內地海外入境併購金額大減72%,至80億美元,宗數則跌一成至71宗。現時面對地緣政治及利率走勢等不明朗因素,海外投資機構保持觀望態度,大額交易未復見,偏好小額投資。預料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及利率走勢更清晰後,起碼待至明年,整體市場才有望出現更多活動。

德勤:首7月宗數減一成

除外圍因素外,疫後內地營商環境轉變,亦增加外資打入內地市場的難度。德勤中國戰略與企業交易全國主管合夥人羅偉雄表示,過往外國資金到內地投資,因「投資內地等於增長」。不過現時內地消費增長明顯較慢,信心亦疲弱,近期報道又提到多個行業產能過剩,競爭加劇。

此外,內地人消費喜好推向個人化,「不是一個外國出色的品牌或產品進入內地,就可以做出好成績」,從產品本身、銷售渠道、銷售方法及推廣,都需要作本土化。羅偉雄說,外資在過去20至30年在內地進行很多投資,但疫情時內地營商及經濟環境改變,現時要再評估當地政府的措施及取態,重新審視策略。

張俊帆說,入境併購宗數沒有大跌,相信海外投資者對內地不是沒有興趣,但併購金額明顯減少,傾向買規模較細公司或作少數股權投資,當中以消費、生物科技及高科技行業居多。他提到,即使地緣政治影響,內地仍是消費大國,是不可忽略的市場。羅偉雄補充,新科技企業不少為新興企業,故投資規模未必很大,而且內地整體經濟環境不強,加上目前市況下買賣雙方估值期望或有落差,對大宗交易較審慎。

外資投資模式有改變,羅偉雄解釋,過去外資帶來技術及品牌,看準內地人口增長高的機會發展;現時內地部分行業技術或商業模式已領先世界,例如新能源,反而會組成合資公司,再攻外國市場。

內地企業「出海」拓展市場則較積極,據德勤分析,首7個月境外併購按年增3%,至159宗,惟金額亦少45%,至250億美元。內地企業境外併購既要面對國內及外國審批雙重難關,大宗交易較難成事,尤其較敏感的戰略行業。

羅偉雄回想,約十年前萬州集團收購美國大型豬肉製品商Smithfield轟動一時,「(內地企業)走出去要買(行業中)全世界最大的公司」,當時在美國審批只需約45天,「現時在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詢問資料都不止45天」,加上收購目標是行業龍頭,地緣政治下不預期會有此類交易。張俊帆稱,現時中型企業會到海外收購產業上下游公司,規模亦不會非常大。

目前投資氣氛比以前弱,羅偉雄解釋,「以前我們都是忙到沒有時間睡,(客戶)問可不可早一天給我分析報告,而家則做足分析才作決定。」他笑言, 雖然交易少了,但花更多時間做同一個交易,所以工作時間並沒有減少。遲兩天投資也不擔心會貴很多,「No one is in a rush」,傾向較審慎管理風險,預計至少待明年當息口前景明朗及美國大選完結後,才有助客戶作決定。

採訪、撰文:王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