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44.11
    +41.11 (+0.22%)
     
  • 國指

    6,554.32
    +22.33 (+0.34%)
     
  • 上證綜指

    3,091.20
    +4.39 (+0.14%)
     
  • 道指

    38,510.97
    -60.06 (-0.16%)
     
  • 標普 500

    5,263.72
    -19.68 (-0.37%)
     
  • 納指

    16,767.03
    -61.64 (-0.37%)
     
  • Vix指數

    13.75
    +0.64 (+4.89%)
     
  • 富時100

    8,233.36
    -29.39 (-0.36%)
     
  • 紐約期油

    73.35
    -0.87 (-1.17%)
     
  • 金價

    2,345.20
    -24.10 (-1.02%)
     
  • 美元

    7.8126
    -0.0069 (-0.09%)
     
  • 人民幣

    0.9261
    +0.0005 (+0.05%)
     
  • 日圓

    0.0502
    +0.0004 (+0.74%)
     
  • 歐元

    8.5005
    -0.0227 (-0.27%)
     
  • Bitcoin

    70,143.20
    +894.31 (+1.29%)
     
  • CMC Crypto 200

    1,464.52
    +17.37 (+1.20%)
     

全球金融震盪?去美元化及經濟衰退將來臨?

去美元是一個近期熱門的話題。相信在這裡許多讀者反覆聽過這個話題,因為小龍預測七年內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這個預測最早於2018年提出,簡單來說,就是在2025年左右,將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而如果真的去美元化,我們小投資者又何去何從?

我曾經也寫過許多有關美元霸權、美元衰落和影響力退後等相關文章。現今,越來越多的人討論這個話題,也有越來越多的消息出現。當然,這也因為現在是2023年了,如果七年內真的出現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這代表著重大的變革。當然在2025年突然發生全新的金融模式,世界會變得截然不同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變化可能會比較顯著,接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貨幣變革。就我來看,如果美元被邊緣化之前,美元一定會經歷一次危機。

美元強始於二戰後

在歷史上,由英鎊到美元的更替發生二次大戰之後,現代的金融體系是由佈雷頓森林協定制定的,這個協定使美元成為了全球最主要的貨幣之一。在過去,英鎊是最主要的交易貨幣之一,這是因為英鎊的匯率和政治穩定性都很高,所以很多人願意用英鎊作為儲備貨幣。二戰的時間歐洲整體經濟也處於動盪狀態,需要大量資金進行重建。因此,要建立一種受人民信任的貨幣是非常困難的。

在這個背景下,全球的國家領導人同意採用雙掛鉤制度,即一個盎司黃金可以兌換35美元,其他貨幣可以用某一個價格兌換美元,每兌換一美元就可以獲得35美元,從而形成了一個間接掛鉤黃金的金本位制度,這就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礎。

廣告

然而,隨著歐洲經濟逐漸恢復正常,對美元的需求量開始減少,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內的財政赤字不斷增加,越戰的負擔也加重了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此外,隨著歐洲經濟的復蘇,對美元的需求也減少了。因此,美元開始出現通貨膨脹等問題,這也促使其他國家挑戰美元的地位。例如,法國總統戴高樂曾公開挑戰美元的地位。法國總統戴高樂認為美元不可信,因此他宣佈將法國的外匯儲備換成黃金。隨著這一措施的公佈,越來越多的飛機往返於法國和美國之間,將美元兌換成黃金。這導致大量黃金被運往法國。然而,到了1969年,戴高樂宣佈辭職,不久之後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一盎司黃金不能再兌換成35美元。換言之,美元的內在價值大幅降低,這導致了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的問題。而這一次令到美元轉向石油美元及推動全球化。

當前世界秩序的變化方式更類似於二戰前和二戰期間,假設美元真的開始走向去美元化,我們手頭上資產將如何打算,那麼我們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實現去美元化?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我很難給出答案,但這是需要大家思考的問題。不過,我們可以預測新金融模式將在兩三年內逐漸接近我們。到底是美元好像當年轉去石油美元及推動全球化的變化,還是真的去美元化呢? 而你打算好何應對?

而且大家可見在過去 150 年中,每次貨幣供應量收縮時,我們都會遇到銀行業危機。M2 貨幣同比下降 -2%。100 年來第一次。同時大家可見去年聯邦儲備委員會自6月起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到9月起,每月將以縮減950億美元為上限,自9月15日以來,至10月19日的5星期,累計縮減887.61億美元,單計10月至今已縮減510.58億美元。這一舉措旨在縮減聯邦儲備委員會持有的債券和其他資產,從而縮小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這也是為了防止通脹和金融風險的發生。

然而,這也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因為更少的資金流入市場。而同時美國的縮表計劃仍然持續,而大家可見香港銀行的貨幣結餘大約只有500億,所以如果美元被邊緣化之前,美元一定會經歷一次危機去收割全球。。相信在這裡許多讀者反覆聽過這個話題,因為小龍預測七年內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這個預測最早於2018年提出,簡單來說,就是在2025年左右,將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金融模式。如果是真的去美元化,投資者應如何?

經濟會衰退嗎?

如我們所說,未來我們需要非常小心,因為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可能隨時發生,這一點我們已經在上一年甚至幾年前就一直在指出。因此,在未來的兩三年中,我們必須非常謹慎。

即將迎來的 2023 年對於經濟發展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年,而接下來的 23、24、25 年也同樣重要。除了在經濟週期上的變化,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傳統的指標中觀察到一些重要的問題。其中一個例子是兩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這張圖中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每當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時,通常會有一些問題產生,但問題和嚴重性是不同的,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經濟週期中,美國兩年期國債的利率如果在上升後再下跌,通常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在2001年,美債的利率突然從1999年開始上升,並一直上升到2001年底左右,之後一直下跌至2003年,到了2004年才緩慢反彈。從2004年開始,美債利率開始不斷上升,並在2007年左右達到了高位,之後在大約2010年才緩慢回升。又在2018年左右,美債利率再次開始上升,一直上升至2019年和2020年,然後我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最近,美國債券的兩年期利率突然下跌。這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利率開始下跌,我們應該小心應對。而當兩年期的美債下跌,通常意味住股市的下跌。那麼大家要小心。OPEC+的減產決定出人意料,油價上漲可能使美聯儲降低通脹的工作更具挑戰性。但是1970年的錯誤是低估了通脹,而令到通脹失控。過一次OPEC+的產量,或者其他突發的因素,會令到1970年的滯脹再一次發生嗎? 在周期上美國衰退,及美元的衰落是必然。但如我之前所講未來將要在親情及友情,和錢之間做選擇及會出現樓花負資產,這是我們最後一口槓桿的代價。但如果美元的衰落是必然,這一次將不是cash is king 可以解決到的問題。

作者:江恩小龍劉君明

江恩理論及經濟周期專家,曾到中港台三地演講及出版多本技術分析書。目前在證券公司專注於債券,股票及投資帳戶組合管理。 網站: https://ericresearch.org

內容:

資金短期有望重投港股懷抱 恒指要守此關鍵位

港股5月開局弱的後續部署

FAANG股中最具價值的三隻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