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銀行業問題頻現 中國地方性銀行重回聚光燈下

【彭博】-- 在經濟急劇放緩後,一場全球銀行業危機使中國步履維艱的地方性銀行重新受到關注。但北京方面最近的行動應該會讓投資者感到一些寬慰。

與美國一樣,中國在中小型地方性銀行方面也有問題。這些銀行坐擁逾100萬億元人民幣(14.5萬億美元)的資產。雖然政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遏制銀行業風險,但在矽谷銀行倒閉以及一些中小銀行最近未行使已發行債券的贖回權後,擔憂再次上升。

讓投資者感到不安的是關於包商銀行的記憶:在疫情爆發前,中國政府拒不伸出援手,令其成為近二十年來首家破產的中資銀行。

不過分析師們現在表示,在經歷了數年嚴厲的防疫限制後尋求重振成長之際,中國將更看重穩定,而不是道德風險,更有可能批准救助和合併以防銀行倒閉。

「中國與歐美銀行體系截然不同之處在於政府的支持程度,」惠譽高級董事兼中國銀行業評級主管Grace Wu表示。「肯定有例子和證據表明,中國內地的監管干預比我們在世界其他地區看到的更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還實施了金融監管機構改革,加強了對金融體系的管控。

北京準備實施救助的另一個線索是,中國去年設立了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在首輪融資中籌集資金646億元人民幣。自2020年以來,中國政府還向地方政府下達了5,500億元中小銀行專項債額度,用於對中小銀行注資。

這將回到2010年代的做法,當時中國政府救助了東北的幾家小銀行。

監管體系的改革表明,「央行最近提出的嚴肅金融紀律、防範道德風險的目標發生了很大變化,」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師Wei He表示。

經濟增速反彈應有助於地方性銀行恢復部分利潤。此外,中國政府最近幾年來一直在清理整頓本土銀行,要求他們補充資本金,並表示已經取得進展:央行估計中國約有300家高風險機構,低於2018年的420家。

不過,中國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1月份在評論文章中表示,要堅決避免通過不良資產假出表、假注資等方式讓機構假脫險,須密切關注評級接近高風險機構的日常經營管理,從源頭上防止劣變。

原文標題Global Banking Woes Put Spotlight on China’s Regional Lender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