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40
    +0.0006 (+0.06%)
     
  • 道指

    39,387.76
    +331.36 (+0.85%)
     
  • 標普 500

    5,214.08
    +26.41 (+0.51%)
     
  • 納指

    16,346.26
    +43.46 (+0.27%)
     
  • 日圓

    0.0499
    -0.0001 (-0.16%)
     
  • 歐元

    8.4201
    -0.0036 (-0.04%)
     
  • 英鎊

    9.786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79.87
    +0.61 (+0.77%)
     
  • 金價

    2,380.30
    +40.00 (+1.71%)
     
  • Bitcoin

    63,017.29
    +2,034.51 (+3.34%)
     
  • CMC Crypto 200

    1,303.11
    -54.90 (-4.04%)
     

一周市場回顧:美中關係再添風險;疫情反撲威脅復甦;中國信用債違約

【彭博】-- 美國總統川普雖然仍在公開質疑大選結果,但據悉已開始接受落敗的事實,這並未阻止他密集推出內政外交新舉措,為拜登未來的工作設置障礙。而拜登組閣馬不停蹄,多名歐巴馬政府官員將加入白宮班底。經過與財政部的一番爭執後,聯儲會最終同意按要求把緊急貸款工具未使用的資金退還財政部。財政部與聯儲會的不和諧之音拖累美股周五下跌,標普500指數擴大周跌幅;美國國債漲跌不一;美元企穩,商品貨幣領漲;疫苗進展刺激原油價格漲至近三個月高位;黃金上揚,銅價升至近兩年半來新高。

美中關係再添風險。川普計畫在任內剩餘時間對中國祭出更多強硬措施,美牽頭「五眼」聯盟就香港問題向中國施壓,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據悉急推審計新規瞄準中概股。這兩大經濟體的關係及未來是上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的熱議主題之一,數位前任和現任國家領導人呼籲中美採取行動讓兩國關係重回正軌,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提醒拜登謹慎處理中美關係,以避免釀成類似一戰的全球危機。在為期四天的創新經濟論壇上,全球各界領袖還探討了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全球貿易前景和氣候變化等問題。

備受關注的新冠疫苗再傳佳音。最終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輝瑞的疫苗有效性達95%,該公司已率先向FDA申請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美國疫苗極速項目負責人稱希望在不到三周內啟動疫苗接種。然而新冠病毒蔓延勢頭不減,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實施包括封鎖在內的嚴格防疫措施。IMF警告稱這種狀況可能遏制全球經濟復甦勢頭。疫情得到控制的中國一枝獨秀,經濟復甦力度在10月份增強,消費者支出穩步回升,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均快於預期。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中國經濟今年實現正成長已成定局。

中國信用債違約名單繼續變長,紫光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上周一雙雙宣布未能如期兌付債務。面對國有企業接連違約引發的巨震,國務院據悉已做出指示,要求評估近期信用風險,防止外溢效應威脅金融穩定,金融委要求嚴懲「逃廢債」。同時,監管機構似掀起「嚴打」風。在投資人開始重新審視風險之際,有地方政府為本省企業站台,安撫市場。不過,經濟學家認為信用市場動盪不會阻擋中國央行減碼貨幣刺激的步伐。

廣告

(創新經濟論壇的組織方是彭博有限合伙企業下屬的彭博媒體集團。彭博有限合伙企業是彭博新聞社的母公司。)

熱門圖表

看圖論市:中美利差走闊至歷史峰值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打消寬鬆預期

以下是過去一周各個市場概覽,請點擊藍色鏈接查閱文章細節或報價。

宏觀經濟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增強 消費者支出增加

中國經濟復甦力度在10月份增強,消費者支出穩步回升,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均快於預期。國家統計局公佈,工業增加值10月同比成長6.9%;預期中值為成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4.3%,高於9月份3.3%的增幅,但不及5%的預期增幅。

中國房價創七個月來最慢漲幅 調控範圍加大令樓市降溫

全球經濟衰退之際 李克強強調中國自身發展的穩定性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人民日報》周三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儘管當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難度很大」,但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能夠實現正成長、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

IMF料中國人均GDP到2025年將趕超56個國家 名列世界第70位

美國10月零售銷售增速創六個月來最低水平

美國10月零售銷售增速為6個月來最低,表明在疫情加劇和缺乏新的聯邦刺激措施的情況下,消費者變得更加猶豫。當月新屋開工數成長超過預期,中古屋銷量意外升至近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凸顯住宅市場表現強勁。

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五周來首次上升

IMF和G-20: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受阻 風險依然很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二十國集團(G-20)警告稱,由於新冠疫情反彈迫使針對家庭和企業實施了新的限制措施,全球經濟從今年衰退中復甦的進程面臨風險,並且可能會受阻。

全球債市

新冠疫情惡化之際 10年期美債殖利率要突破1%也沒有那麼容易

債券市場正在昭告天下:美國國債殖利率的上升之路將很坎坷,對經濟通貨再膨脹和殖利率曲線陡化的押注很懸。

美債釋放預期轉變信號:聯儲會或在年底前加碼刺激措施 曲線料將趨平

交易員稱,周二公佈的美國零售銷售數據令人失望,讓人愈發預期聯儲會最早將於下月採取行動,以彌補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破壞。人們感覺如果市場強化這一觀點,或者政策制定者開始暗示支持這樣的轉變,曲線就可能持續趨平。

中國歐元債發行大獲成功 為未來同幣種公司債發行鋪平了道路

中國確定了一年來首次歐元債發行的價格,由此進一步完善了基準殖利率曲線,並有可能因此而激發本國公司更多的歐元債發行。

擔憂拜登入主白宮後施壓 一些國家利用「機會窗口」進入國際債市融資

摩根大通指數將把受制裁中國公司發行的新債券排除在外

摩根大通被市場廣泛追蹤的債券指數將把近期被川普政府列入制裁名單的中國公司發行的新債券排除在外。摩根大通周二在致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這一決定適用於受影響發行人的新發債券、續發債券以及重開債券。

中國及其他海外投資者在美國國債市場扮演的角色日益下降

在這個規模達20.4萬億美元的市場上,外資需求十年來不斷下降,同時,從共同基金到養老基金在內的美國投資者則在填補這一缺口。

股市回顧

外資的A股購物清單也有偏寵 深圳與上海市場的差距料刷新紀錄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16日,外資通過互聯互通買入深圳市場的股票金額達到969億元人民幣,是上海市場的3倍以上,兩者之比勢創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以來的年度最大。

特斯拉下月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 將成為史上最大新晉成份股

伊隆·馬斯克創辦17年的車企新秀特斯拉周一向藍籌股邁出一大步,入選全球最知名的股票指數之一,此舉將大大擴充公司的投資者基礎。

歡聚集團股價暴跌 渾水公司稱其是欺詐性科技公司

中國社交媒體和娛樂網站歡聚集團的股價周三創歷史最大跌幅,此前一家研究公司稱其是一家「欺詐性科技公司」。歡聚時代周四反駁稱報告中充斥著對行業的「無知」,股價反彈。

香港交易所揭曉縮短IPO結算程序的提案

香港交易所揭曉了一項將可將首次公開募股(IPO)從定價到上市交易所需的時間縮短至最短一個交易日的提案.

全球匯市

中國出口運費飆漲又得RCEP護航 外需料續撐人民幣及船運股強勢

更多跡象顯示,中國經濟自身需求復甦的同時,出口形勢的改善也在加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日前落地,為看好人民幣及相關領域上市公司的多頭陣營又添了一分信心。

人民幣一籃子匯率走出貿易戰低谷 基本面優勢為獨立升值行情加油滙豐稱是時候像對待G-10貨幣一樣看待人民幣了摩根大通:人民幣有望躋身未來十年升幅最大的貨幣之列

歐元奪走美元的全球支付貨幣桂冠 為多年來首次

歐元上個月成了在全球支付使用得最多的貨幣,自2013年2月以來首次超過了美元。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跟在歐元和美元之後的是英鎊和日圓。SWIFT說,加元已超過人民幣,躋身第五位。

台幣升值壓力難減 台灣金管會聯手央行阻絕外資炒匯

台灣央行阻升台幣多管齊下,除了場中見到公股行庫真槍實彈進場買匯,現在更直接要求金管會以「政府一體」的概念介入管理:對外資近期偏好的台股反向ETF,投信基金公司被要求儘量降低外資持股比重。

匯率上漲損及出口 亞洲政策制定者發起反擊

亞洲新興市場貨幣處於上漲模式,令政策制定者感到坐立不安。當地貨幣長達數月的上漲幾乎毫無緩解跡象,一些匯率已接近會促使當局介入的關鍵水平。泰銖和韓元11月漲幅居前,招致了政府官員的抗議。

全球央行

中國11月LPR連七個月持穩 經濟復甦勢頭下央行料逐步撤回寬鬆

中國1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繼續持穩,顯示經濟穩步回升背景下,中國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已有限,甚至有分析師開始警示未來利率存在小幅上行的概率。

人行連四月超額續作MLF 信用震盪期淨投放量仍環比回落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許諾12月份出台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刺激措施

歐洲央行總裁克裡斯汀·拉加德許諾,12月份將會出台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刺激方案,並敦促歐盟各國政府「毫不拖延地」祭出疫情救濟措施。她還表示,新冠疫苗積極消息不會改變歐洲央行刺激計畫。

聯儲會將按要求把緊急貸款工具未使用的資金退還財政部

聯儲會周五表示,將按財政部要求退還五項緊急貸款工具中未使用的資金。

聯儲會主席鮑威爾稱經濟可能「穩健」復甦 但疫情構成短期重大下行風險

聯儲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稱,美國經濟復甦可能會繼續保持「穩健」步伐,但也可能隨著新冠感染人數激增而失去動力。他補充稱,停掉聯儲會的緊急貸款工具為時過早。

聯儲會官員齊聲表達經濟擔憂 但不準備增加貨幣政策支持

公司消息

恆大地產戰投簽補充協議 深圳和廣州國資下屬企業接盤300億元權益

儘管借殼深深房上市計畫終止,但中國恆大地產戰略投資者股權回購壓力似乎正在得以解決。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和廣州國資委已協調下屬實體企業,擬接盤恆大地產30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

業績壓力打消管理層不裁員的決心 華爾街人士面臨飯碗難保之虞

高盛集團三個月內的第二輪數百人裁員再次表明,在疫情初期凍結裁員之後,華爾街金融機構又回到了削減成本的道路上。高盛及其最大競爭對手已開始少量裁減人手,但2021年的裁員力度可能將更加猛烈。

金融開放要「做外資生意」 華夏基金欲將海外資管規模翻倍

華夏基金董事總經理、國際投資部負責人潘中寧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目前他旗下團隊管理的海外資產規模約有60億美元,預計在未來3-5年會有100億美元甚至更多,主要投資於境內外中資股,也包括固定收益產品和ETF。

星展銀行捲入華晨違約風波 稱已申請就相關資產進行財產保全

作為已違約的華晨汽車集團的一家境內債權行,星展銀行表示,華晨近期的一些資產轉讓行為危害債權人利益,星展已正式提出仲裁申請,並申請就相關資產進行財產保全。

快遞巨頭順豐據悉考慮在香港發行股票

知情人士稱,順豐一直在考慮各種選擇,其中包括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籌資約50億美元,或是將主營的快遞業務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

三星大舉投資加劇「晶片之戰」 押注到2022年能追上台積電

三星電子向其下一代晶片業務投入1160億美元,其中包括為外部客戶製造晶片,押注能夠最快在從現在起的兩年時間最終彌補與行業領軍企業台積電之間的差距。

大宗商品

OPEC+做好必要時採取行動的準備 此前討論了推遲增產計畫

OPEC+部長級聯合監測委員會告訴OPEC+,應保持警惕並對石油市場的需求情況做出反應。委員會沒有就是否應如期推進增產計畫給出明確建議。部長們此前一直在討論推遲三到六個月執行。最終決定將在11月30日至12月1日的OPEC+全體部長會議上做出。

失去對ETF投資者的吸引力 黃金走勢面臨新阻力

根據彭博新聞的初步統計,黃金ETF的實物黃金持有量在11月減少了超過100萬盎司,有望創出今年以來首次單月下降。在過去七個交易日中,黃金ETF有六個交易日出現資金外流,11月迄今的流出規模已超過去年11月整個月的水平。

中國小小的頁岩氣田實現產量成長 與美國企業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

根據中國石化新聞網周二的消息,中國最大的頁岩氣田--重慶涪陵氣田的日產量同比成長超過10%。該氣田與美國鑽探公司過去20年創造的局面仍然相形見絀,產量僅相當於馬塞勒斯盆地的一小部分。

分析評論精選

中國何以要開創一個新的亞太貿易協定:QuickTake

十五國RCEP協定已經簽訂,如今的問題是,其對美國,對中國增強自身影響力的努力,以及對整個亞洲的商貿格局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影子銀行面臨全球整頓 勢將受到更嚴格的限制

全球監管機構正準備收緊對投資基金和影子銀行的限制,認為它們在今年大流行病引發的市場動盪最嚴重的時候威脅到了金融體系的穩定。

彭博經濟學家:2021年中國經濟將強勁反彈 刺激政策料減少但不會結束

彭博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舒暢與彭博經濟學家曲天石撰文稱,2020年,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在新冠疫情後保障經濟。2021年的挑戰將是推動經濟回到長期潛在水平。明年上半年經濟可能會大幅成長,然後在下半年降溫。由此而來的難點在於調整政策組合和有控制地減少寬鬆政策。

基辛格提醒拜登謹慎處理中美關係 避免釀成類似一戰的全球危機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表示,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應該迅速採取行動,恢復與中國在川普任內被破壞的溝通渠道,否則中美兩國間可能出現引發軍事衝突的危機。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香港時間)

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可能小幅提速,主要得益於上年較低的基數。南韓央行料把利率維持在紀錄低位。聯儲會、歐洲央行將發布政策會議紀要。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發表施政報告。

日本周一休市,美國金融市場當地時間周四適逢感恩節假期休市。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