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5 小時 5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230.19
    -246.82 (-1.34%)
     
  • 國指

    6,462.95
    -94.53 (-1.44%)
     
  • 上證綜指

    3,091.68
    -19.34 (-0.62%)
     
  • 道指

    38,113.64
    -327.90 (-0.85%)
     
  • 標普 500

    5,236.99
    -29.96 (-0.57%)
     
  • 納指

    16,748.97
    -171.61 (-1.01%)
     
  • Vix指數

    13.91
    -0.37 (-2.59%)
     
  • 富時100

    8,231.05
    +47.98 (+0.59%)
     
  • 紐約期油

    77.94
    -1.29 (-1.63%)
     
  • 金價

    2,362.10
    -2.00 (-0.08%)
     
  • 美元

    7.8170
    +0.0036 (+0.05%)
     
  • 人民幣

    0.9247
    -0.0026 (-0.28%)
     
  • 日圓

    0.0496
    +0.0003 (+0.55%)
     
  • 歐元

    8.4679
    +0.0276 (+0.33%)
     
  • Bitcoin

    69,034.88
    +1,458.43 (+2.16%)
     
  • CMC Crypto 200

    1,447.24
    -8.63 (-0.59%)
     

太唔是何|睇場演唱會 都要買保險?為乜?|400歲人瑞

話說400歲人瑞見到MIRROR都要嚟英國倫敦O2開演唱會,心情興奮,想分享一下喺倫敦O2睇演唱會,原來都會叫大家買定保險!
話說400歲人瑞見到MIRROR都要嚟英國倫敦O2開演唱會,心情興奮,想分享一下喺倫敦O2睇演唱會,原來都會叫大家買定保險!

話說400歲人瑞見到MIRROR都要嚟英國倫敦O2開演唱會,心情興奮,社交媒體上好多「移英港人」群組都有搖旗吶喊助威。400歲人瑞又想分享一下,喺倫敦O2睇演唱會,原來都會叫大家買定保險!

唔知係睇親演唱會都係要咁,但400歲人瑞喺倫敦O2睇過兩場演唱會,兩場演唱會都會叫你買保險。係咩保險嚟嘅呢?就係保你睇到場演唱會嘅保險,萬一因故你無法睇到演唱會,保險公司就會作出賠償。

咁保障範圍係點㗎呢?嗰兩次演唱會分別係由唔同嘅保險公司承保嘅,但大致上都係差唔多。就係只保一樣嘢,就係入唔到場睇演唱會,當然有特定原因嘅範圍啦,例如有以下嘅原因(留意每份保險嘅範圍都唔同,以下所講嘅原因未必係每份保險都包):

  • 嚴重疾病

  • 你出現嘅病徵令你被拒絕入場,又或者因而被拒絕乘搭交通工具抵達場地

  • 嚴重受傷

  • 身亡

  • 公共交通工具取消服務,令你不能抵達場地

  • 因為屋企俾人「爆格」、又或者係屋企受天災破壞,甚至係屋企俾架飛機或汽車撞冧咗(佢真係咁寫㗎!),而需協助警方調查

  • 你買咗張飛之後發現自己大咗肚,而醫生又建議你唔好大住個肚去睇演唱會

  • 你買咗張飛之後,俾公司裁員

  • 你買咗張飛之後,俾公司調咗去100英里外嘅地方長期工作

  • 前往場地嘅交通工具出現意外或故障,又或者遇到交通擠塞逾兩小時,令你在無其他可行途徑之下無法抵達場地

  • 前往場地嘅車票被盗,又無法有其他合理方法抵達場地

  • 俾人偷咗張演唱會飛,而主辦機構又唔再發張新嘅飛俾你,令你入唔到場

  • 因要覆行陪審員責任或出庭應訊

廣告

睇落保障範圍都幾廣泛咁噃,但原來有啲情況亦唔保㗎!例如:

  • 主辦機構取消活動

  • 一直存在嘅疾病、受傷及因而導致嘅身亡情況

  • 買完飛之後你唔想去或無興趣去

  • 自殺、自殘或傷害自己

  • 因服用毒品令自己無法入場

  • 因飲用酒精類飲品令自己無法入場

  • 因寵物去世令自己無法入場

  • 門票平過£10

戴返頭盔先,當然上面只係例子,仲有好多未講嘅,同埋間間保險公司嘅範圍都唔同,所以大家如果真係要買保險,就自己睇清楚啦!至於會賠幾多呢?一般嚟講,最多都係賠返張門票嘅價格俾你。保費方面,兩張百幾鎊嘅門票,保費大概十幾鎊啦。上次400歲人瑞去買飛期間,都驚驚地自己會中新冠,所以都買定先。最後無事。

400歲人瑞 —— 40幾歲中年漢被同事嘲笑是400歲人瑞,結果憤而出走鼓起勇氣探索英倫新世界(沒有啦!我和同事關係很好⋯⋯至少我自己是這樣認為)。在重新適應異地生活的過程中,尋找他鄉生活的技巧與生存的態度。從第一身視角分享人性的矛盾、制度的差異、文化的衝擊,真實揭露財富是如何一點一滴積累,以及真人倒錢落海的經驗⋯⋯

本欄〈太唔是何〉逢周五登場,旨在分享筆者在英國日常生活體驗,給各位多一個生活參考,相關分享不存在實用資訊(抱歉!),只反映在當時情況下,筆者遇到的真實情況紀錄,大家可以當係故仔聽,參考一下。

留言、給讚、追蹤、分享,請往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ames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