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689.76
    +420.30 (+0.66%)
     
  • CMC Crypto 200

    1,329.06
    +52.08 (+4.08%)
     

宏觀視野│可控核聚變純炒概念(邱古奇)

由中核集團等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組建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最近在成都掛牌,令人憧憬核聚變商業化提速。
由中核集團等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組建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最近在成都掛牌,令人憧憬核聚變商業化提速。 (Xinhua News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由中核集團等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組建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最近在成都掛牌,令人憧憬核聚變商業化提速,加上國務院明確可控核聚變是未來能源唯一方向,刺激A股爆發核聚變概念股炒潮。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核聚變要能民用 必須令其可控

核能可從裂變和聚變中取得,核裂變是從原子核分裂中獲取能量,原子彈、核電站的能量都是來自核裂變,只是前者不可控,後者可控。核聚變則是通過原子核結合而釋放能量,太陽和氫彈的巨大能量就是來自核聚變。

氫彈有破壞無建設,屬於不可控。核聚變要能民用,必須令其可控,平穩而持續的釋出能量。與可控核裂變比較,可控核聚變優點很多,包括其核廢料半衰期極短,而且一旦不能維持核約束便會停止反應,安全度極高,所採用的原材料氘和氚可從海水提煉,可謂取之不竭。因此可控核聚變被譽為最終的潔淨能源,又稱為人造太陽。

可控核聚變優點很多,包括其核廢料半衰期極短,而且一旦不能維持核約束便會停止反應,安全度極高。
可控核聚變優點很多,包括其核廢料半衰期極短,而且一旦不能維持核約束便會停止反應,安全度極高。 (VCG via Getty Images)

吸引大量資金湧入

然而要達致可控核聚變非常困難,早在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便開始研究可控核聚變,至今仍在努力。隨着科技進步和技術積累,過去10年取得相當大的進展,例如中國的人造太陽就多次取得技術突破。

技術的進步,令可控核聚變看似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因此近年吸引得大量資金湧入這個前沿領域。據美國核聚變產業協會調查,已獲投資的核聚變新創公司從2022年的33家增至去年的43家。招商證券提供的數據則顯示2011至2020年這10年間,國際投入核聚變的資金不過20億美元,但2021和2022兩年間,投入的資金竟達76億美元。

廣告

投資除了來自政府,也有來自民間,例如蔚萊(9866.HK)過去兩年就投資了兩家核聚變技術初創公司,分別是能量奇點和Neo Fusion。Open AI(ChatGPT開發者)的共同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亦豪擲3.8億美元投資Helion,該公司正開發第七代核聚變反應器「Polaris」,預計今年完工。

個別上市公司已直接參與可控核聚變的建設,例如東方電氣(1072),去年11月就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交付了最後一批共18套的磁體支撐系統部件。ITER是由中、美、歐、俄、日、印、韓等7方共同建造,被譽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陽」,而東方電氣承擔了ITER項目關鍵產品中的包層屏蔽模塊和磁體支撐的研製任務。

據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估,核聚變的市場產值上看40萬億美元;市調機構麥肯錫也粗略估計,核聚變科技一旦突破,產值將呈指數型成長,2035年到2050年有機會突破1萬美元。

投資核電股更實際

可控核聚變看似前途一片光明,惟到目前為止,最被看好的磁約束技術(主是是托卡馬克反應堆)仍未能達到核聚變所需的數十億度極高溫和持續時間,遑論Q>1(輸出能量大過輸入能量)。美國的激光聚變技術據說成功做到Q>1,但有分析指出其輸入能量值未有計及產生激光所需的能量。

可控核聚變距離普及商用還有漫漫長路,目前仍在研發期,投資風險甚大。當下炒核聚變只是炒概念,不少風馬牛不相及的股份也被亂炒一通,例如在滬市掛牌的利伯特(605167)主要從事工業模塊的設計和製造,卻有傳聞指其具有核聚變概念,數日間股價炒高近7成,其後公司發聲明澄清,股價即上演高台跳水。

看好核能,倒不如留意核電股。中國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已大大提高安全度,政府發展核電的信心和積極性亦大為提升,自2019年重啟審批後,4年來已核准18個核電項目合共35台核電機組,在建機組規模世界第一。國內核電行業正快速發展,未來數年將可在業績中反映。

邱古奇

資深投資者、資深財經專欄作家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