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 小時 4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Vix指數

    12.24
    -0.31 (-2.47%)
     
  • 富時100

    8,179.68
    -45.65 (-0.55%)
     
  • 紐約期油

    81.81
    +0.91 (+1.12%)
     
  • 金價

    2,338.70
    +25.50 (+1.10%)
     
  • 美元

    7.8086
    -0.0004 (-0.01%)
     
  • 人民幣

    0.9303
    +0.0003 (+0.03%)
     
  • 日圓

    0.0483
    +0.0000 (+0.02%)
     
  • 歐元

    8.3584
    +0.0201 (+0.24%)
     
  • Bitcoin

    61,502.22
    +540.02 (+0.89%)
     
  • CMC Crypto 200

    1,281.85
    +15.70 (+1.24%)
     

富力半年蝕51億 恒大復牌冧78%

內房企業銷售仍弱,影響上半年業績。
內房企業銷售仍弱,影響上半年業績。

內地民營地產商業績繼續「鬥慘」。富力地產(02777)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半年錄得虧損51.08億元(人民幣‧下同),原因是房地產行業經營環境嚴峻,財務狀況影響市場對內地房地產之情緒,拖低確認銷售,以及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帶來匯兌虧損。過去兩年半,富力累計虧損已達373.14億元。

單看物業發展分部,上半年收入按年減少18.77%至123.05億元,並錄虧損45.33億元。6月底,集團總負債規模高達3,000.78億元,按半年僅減0.62%,其中481.38億元是12個月內到期的銀行借款、境內債券、優先票據和其他借款,並有185.65億元的若干借款未如期償還。

事實上,富力繼上半年總銷售收入按年倒退48.9%後,7月份總銷售收入仍按年「腰斬」47.36%,僅約10億元。董事長李思廉在業績公告內提到,買家情緒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從企業風險低谷中恢復信心,就算下半年應該有更多針對房地產的政策出台,也要時間評估效用。

富力或蝕售海外項目

李續稱,過去一年集團加快在國內外出售開發和投資物業的計劃,以解決金融負債和項目竣工問題,現正就幾個海外項目與買家進行盡職調查,預計年底前完成,應該要蝕賣,但為取得急需的流動性也要賣。他又說,富力將繼續探索替代融資和再融資方案,以應對即將到期債務,防範潛在財務風險,問題是財務前景不明朗,任何可行方案都有風險,「並且在當前市場上很可能需要付出代價」。

中海保利淨負債率降

率先引爆內房危機、過去兩年半累蝕逾6,000億元的中國恒大(03333)終在昨日復牌,甫開市暴瀉86.66%,低見0.22港元,收市仍冧78.78%,收報0.35港元,中午宣布把境外債務重組會議押後4周,改於9月25至26日舉行,但由於死線為今年12月15日,公司認為仍符合債權人對實施重組的預期。同樣去年底總負債過萬億元的融創中國(01918)則訂於9月18日進行債權人會議。

國營房企不能獨善其身,中國海外發展(00688)及保利置業(00119)上半年純利分別按年跌19.43%及49.61%,至134.89億元及6.39億元,主要是物業發展收入及盈利倒退所致;中海中期息每股35港仙,按年減12.5%,保利不派中期息。兩企都積極壓低槓桿,6月底,中海淨負債率按半年降7.5個百分點至37.7%,保利按半年下降18.6個百分點至97.3%。

現時內房危機可謂進退維谷,澳新銀行則關注早前有官媒呼籲地方政府容許發展商減價賣樓,加快資金回籠,警告一旦愈來愈多城市跟風珠海上周准許打折賣樓恐令樓價急速下滑,因為當市場對樓價的預期大變,買家就會卻步,反過來又會加重樓價下行壓力,須知羊群心理在中國並非新鮮事物,而過去中國很少經歷樓價大跌。

該行續指,迄今內房危機頂多是個別發展商財困,萬一樓價暴跌就會動搖銀行系統穩定。據其推算,2021年批出的樓按,按揭成數為過去10年之間最高,這批物業整體市值為6.7萬億元,涉及按揭貸款4.7萬億元,為去年底止所有按揭餘額12%左右,如果樓價下跌三成,就有12%按揭貸款淪為負資產,而一旦樓價跌一半,一半按揭就會負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