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221
    -0.0018 (-0.02%)
     
  • 人民幣

    0.9252
    0.0000 (0.00%)
     
  • 道指

    37,815.92
    -570.17 (-1.49%)
     
  • 標普 500

    5,035.69
    -80.48 (-1.57%)
     
  • 納指

    15,657.82
    -325.26 (-2.04%)
     
  • 日圓

    0.0493
    -0.0000 (-0.08%)
     
  • 歐元

    8.3379
    -0.0071 (-0.09%)
     
  • 英鎊

    9.7610
    -0.0130 (-0.13%)
     
  • 紐約期油

    81.10
    -0.83 (-1.01%)
     
  • 金價

    2,297.20
    -5.70 (-0.25%)
     
  • Bitcoin

    59,614.45
    -3,999.98 (-6.29%)
     
  • CMC Crypto 200

    1,284.87
    -54.20 (-4.05%)
     

富衛香港調查:港人投保健康保障為粵港澳三地最低

<匯港通訊> 富衛香港早前進行了《大灣區健康保障調查》,結果發現,雖然香港市民預計未來龐大醫療支出會帶來沉重財政壓力,但對比其他大灣區城市,香港受訪者相對較少運用醫療保險或危疾保險增加醫療儲備,近40%人士表示日後未必能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或會考慮放棄最佳的治療選擇。

是次調查於去年9月在大灣區11個城市進行,當中訪問了共2410名市民,包括500位、102位及1808位分別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九市、年齡界乎18-60歲的人士,以了解他們如何為自己及家人訂立健康保障計劃,特別有關危疾及醫療支出上的預算,結果重點如下:

1) 普遍認為未來醫療開支壓力大 或放棄治療

- 預算未來醫療支出龐大:三地受訪者分別約有60-75%人預計,自己及家人未來10年醫療支出會大幅增加20%以上,並預計支出最多的項目是危疾或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等)的治療費用。

- 未來醫療開支帶來沉重財政壓力:整體而言,三地約70%受訪者估計,未來10年,自己及家人醫療支出增幅為自己的財政增添非常多壓力或頗有壓力,當中香港(76%)及澳門(78%)受訪者感受壓力的比例較內地受訪者(65%)為高。

- 港人應對方法被動,或放棄治療:雖然感受到壓力,但香港受訪者最常用於應對健康保障不足的策略都偏向被動,包括縮減其他生活開支(82%)及從儲備中調動現金(73%);更有接近四成(37%)港人表示會放棄治療或更佳的治療條件,是三地中最高。

2) 港人投保健康保障三地最低

- 港人健康保障投保率最低:雖然約九成半受訪港人認為,擁有健康保障是頗重要或非常重要,但平均只有約一半港人有採取實際行動購買醫療保險(包括自願醫保)或危疾保險(分別為56%及49%),比例相對澳門(71%,46%)及內地(80%,70%)受訪者明顯較低。

- 港人健康保障支出較低:調查亦反映,港人在購買保險的金額上亦比較保守,約七成多港人每年只花家庭入息比例20%或以下購買醫療保險或危疾保險(分別為76%及75%);相對澳門受訪者平均有約一半(49%,62%)會花20%以上家庭入息在相關保障上明顯有差距。

3) 港人較忽略精神健康保障的重要性

- 三地中以港人(75%)對精神健康保障的重視度較低,75%港人認為覆蓋精神健康(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後遺症(PTSD)及精神分裂症)的健康保障計劃是頗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保障項目;反之,約九成澳門(87%)及內地(90%)受訪者有此看法。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表示:「經歷數年新冠疫情後,大眾都應更體會到保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善用醫療保險及危疾保險,除可為未來醫療需要作儲備外,更可大大減輕個人或家庭就突發及未來醫療開支引致的心理負擔,成就更健康的生活。」(BC)

#大灣區 #富衛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