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230.19
    -246.82 (-1.34%)
     
  • 國指

    6,462.95
    -94.53 (-1.44%)
     
  • 上證綜指

    3,091.68
    -19.34 (-0.62%)
     
  • 道指

    38,055.10
    -386.44 (-1.01%)
     
  • 標普 500

    5,241.69
    -25.26 (-0.48%)
     
  • 納指

    16,794.78
    -125.80 (-0.74%)
     
  • Vix指數

    14.06
    -0.22 (-1.54%)
     
  • 富時100

    8,230.66
    +47.59 (+0.58%)
     
  • 紐約期油

    78.79
    -0.44 (-0.56%)
     
  • 金價

    2,365.90
    +1.80 (+0.08%)
     
  • 美元

    7.8173
    +0.0039 (+0.05%)
     
  • 人民幣

    0.9247
    -0.0026 (-0.28%)
     
  • 日圓

    0.0497
    +0.0003 (+0.67%)
     
  • 歐元

    8.4742
    +0.0339 (+0.40%)
     
  • Bitcoin

    68,317.05
    +697.16 (+1.03%)
     
  • CMC Crypto 200

    1,433.28
    -22.59 (-1.55%)
     

專家觀點:內憂風險降 A股買得過?

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半的調整幅度較大,故料反彈力較強。
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半的調整幅度較大,故料反彈力較強。

從2020年底開始,不論在美國、香港或內地上市的內地公司,股價都呈現弱勢。特別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更加有點內憂外患的感覺。內憂包括內地政府收緊對科技公司的數據監管,而外患則包括美國政府推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令中概股在美國退市風險增加,美國最近大幅加息也增加了整個科技板塊的下調壓力。

樓市科網監管放寬

追蹤在美國上市中國公司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從2020年底到今年5月累跌56%,遠遠超過恒生指數21%、滬綜指6.6%和深成指18%的跌幅。最近各個影響股市的因素變化如何?目前又是否購入中國股票的好時機?

雖然疫情正在降溫,上海也逐漸解封,但不代表情況立即會回到封城前一樣。商場和超市仍然有人群數目限制,電影院和健身室等還未開放。根據財新採購經理指數,5月數據跟4月比較仍然下跌,降幅則已縮小。相信隨着封城措施放鬆,財新採購經理指數在6月料會繼續改善。至於如果疫情重燃,封城會否重啟,暫時仍然言之過早,不過,相信封城策略在今年舉行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會變得更明朗。

地產市場監管也正在有限度放寬,包括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降,部分地區也放寬了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政策,申請購買首套住房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額也調高。據市場數據,內地大灣區9個城市中的5個,4月樓價比兩個月前來得高。雖然大灣區不代表全中國,但可看到樓市好像已經穩定起來。

政府在4月底國務院會議首次明確表態,對互聯網平台經濟出台支持性具體措施。加上最近重啟互聯網遊戲版號審批,雖然暫未包括騰訊(00700)名下遊戲,惟可以看出政府對互聯網整體監管有放鬆迹象。至於對美國上市中概股影響最大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從外媒得知,兩國會談好像有進展,即使外人難以知道談判進度,惟應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中概股被迫從美國退市的風險。

兩大外患影響有限

以上所談及的4個內憂,都看似漸漸紓緩,向對經濟和股市有利的方向發展。至於外患目前有兩個:第一,美國仍在加息,聯儲局委員估算年底會增至3厘。美國經濟還在溫和地擴張,雖暫未看到有衰退的憂慮來減慢加息步伐,但投資者要留意,上次美國縮表反而導致了美國10年債券息率下跌。若這次也是如此,有機會減少中美息差。

第二,俄烏戰爭結束後,西方國家會否把矛頭指向中國?不過,西方對中國的依賴遠超俄羅斯,估計難以完全封殺中國。

整體來說,影響內地經濟的幾個內部因素正在改善中,中國整體股市包括美國中概股、香港和內地股市在過去一年半的調整幅度也比其他股市大,所以隨着內部因素改善,股市和經濟相信也會因此而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