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4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313.86
    -165.51 (-0.90%)
     
  • 國指

    6,456.72
    -69.95 (-1.07%)
     
  • 上證綜指

    3,128.48
    -19.26 (-0.61%)
     
  • 道指

    39,056.39
    +172.13 (+0.44%)
     
  • 標普 500

    5,187.67
    -0.03 (-0.00%)
     
  • 納指

    16,302.76
    -29.80 (-0.18%)
     
  • Vix指數

    13.00
    -0.23 (-1.74%)
     
  • 富時100

    8,354.05
    +40.38 (+0.49%)
     
  • 紐約期油

    79.28
    +0.29 (+0.37%)
     
  • 金價

    2,315.60
    -6.70 (-0.29%)
     
  • 美元

    7.8168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36
    0.0000 (0.00%)
     
  • 日圓

    0.0500
    0.0000 (0.00%)
     
  • 歐元

    8.3973
    -0.0031 (-0.04%)
     
  • Bitcoin

    61,414.71
    -1,191.80 (-1.90%)
     
  • CMC Crypto 200

    1,306.18
    +11.50 (+0.89%)
     

居住面積細 港人「三邊落床」的迷思

首都業主早前要求「三邊落床」而拆主力牆,加上近日有市民赫然發現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也可以三邊落床,睡房寬敞得難怪可以少開冷氣;香港地少人多,但人均居住面積比出名住宅細的東京還要少20%,更遑論與新加坡、倫敦等競爭對手比較,三邊落床對不少港人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有市民發現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也可以三邊落床,睡房寬敞得難怪可以少開冷氣。(TVB截圖)
有市民發現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也可以三邊落床,睡房寬敞得難怪可以少開冷氣。(TVB截圖)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劏房戶居住面積比「水飯房」更細

特區政府2021年公布港人人均居所樓面面積為十六平方米,落後全球先進城市,不僅只達紐約的三分之一,也僅及香港「搶人才」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倫敦的一半,更敗給住宅出名狹小的東京;另外全港逾二十萬劏房戶居住面積只有6.6平方米,比赤柱監獄「水飯房」單人囚室的八平方米更細小。

單位面積小,睡房隨時不到一百方呎,除了要貼牆安放睡床,不少人的睡房再放下衣櫃後基本再無多餘走動空間。除了高地價政策外,造成這個現象有遠因亦有近因:早年發展商為加大盈利,想盡各種建築面積發水方法,例如將窗台等計入實用面積,因此新盤中特大窗台、環保露台等屢見不鮮,供樓業主付出數以十萬計的樓價,買入難以使用的單位面積。

遠因:發水;近因:納米樓

近因可以說是近年盛行的納米樓,面積在二十平方米以下的納米單位,在2010年至2015年之間每年落成量少100個,但於2018年至2021年期間卻急升至年均828個,急增超過八倍,據仲量聯行統計,2022年納米樓單位更升至1700個,是2021年的三倍,逼近整體落成量10%。目前政府只有對整棟樓宇樓面面積作出規定,但沒有針對個別單位實出面積提出要求,而港府亦曾表示稱無意加以限制,但會從「治本」方法著手,在未來三十年來透過「明日大嶼」等項目增加土地供應,冀提升人均居住空間至二十至二十二平方米,但此目標仍落後於先進城市平均水平。

港人居住面積細,「三邊落床」對大部分人只是一個夢想。 (AP Photo/Kin Cheung﹐資料圖片)
港人居住面積細,「三邊落床」對大部分人只是一個夢想。 (AP Photo/Kin Cheung﹐資料圖片) (ASSOCIATED PRESS)

納米樓屢現蝕讓成交

單位面積細,生活環境擠逼,容易與家人發生衝突,小型單位及劏房通風採光欠佳,亦有損身體健康,甚至影響學習、工作及社交生活。隨著樓市回軟,前幾年因「價細」而備受瘋搶的納米單位受當其衝,今年屢現「出血」蝕讓成交,以西營盤瑧蓺為例,一個227方呎的開放式單位早前以530萬元易手,較四年半勁蝕166.4萬元或24%。近年大量港人移居外國,與此同時港府磨拳擦掌引入大量內地勞動力,成為樓市需求新血,港人未來居住環境會否改善,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