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488.53
    +781.52 (+1.25%)
     
  • CMC Crypto 200

    1,336.27
    -60.27 (-4.32%)
     

市值猛增逾1萬億美元後 輝達似乎準備好再度進行股票分拆

【彭博】— 僅就今年而言,輝達的火熱漲勢就使其市值增加了逾1萬億美元,遠高於該公司上次拆股時的水平。一些人認為這家人工智能巨頭完全準備好了再度拆股。

該公司上次宣布一股拆四股是在2021年5月,當時股價約為每股600美元。如今,該股逼近1,000美元大關,延續去年上漲240%的勢頭。雖然多頭認為基於未來盈利成長,該股估值相對較低,但一些潛在投資者可能會因價格望而卻步。

Mahoney Asset Management總裁兼執行長Ken Mahoney表示,「我預計該股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左右進行拆股,屆時可能會有一些認為目前股價高不可攀的中小散戶投資者入場。」

據新聞稿顯示,輝達就2021年拆股給出的理由是「令投資者和員工更容易持有股票」。到當年7月19日(即該股開始基於經拆股調整後交易的前一天),該股漲至每股750美元左右。在經歷了2022年的下跌之後,該股已經突破了這些價位。

股票分拆是一種「裝飾性」舉措,通常是為了吸引規模較小的投資者。此舉通過將股數重新分配成為更多股票來降低股價,但基本面或估值沒有任何變化。

Silvant Capital Management LLC的首席投資官Mike Sansoterra表示,「我總是有兩種想法。」他補充稱一方面,股票分拆並不重要,因為這不會改變公司的任何價值。

「但另一方面,散戶投資者在心理上確實喜歡買入30美元而非300美元的東西,」他表示,「他們告訴自己它更便宜了,儘管它絕對沒有變得更便宜。」

廣告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輝達會很快拆股,而且鑒於漲勢仍在走高,它似乎並沒有嚇跑全部散戶投資者。據Vand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輝達是散戶群體交投最活躍的股票之一,其他還包括特斯拉、AMD和Super Micro Computer。

同時,沒有準備好以周四約927美元的收盤價買入輝達的投資者仍然可以購買小數股或減少持有量。

此外,在去年科技股領漲股市的背景下,那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中沒有公司進行股票分拆。這與幾年前疫情期間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科技股飆升,並引發了一些大公司的分拆。

蘋果和特斯拉都在2020年進行了股票分拆——對特斯拉而言,這是其兩年內第二次拆股。亞馬遜和Alphabet Inc.都在2022年進行了股票分拆。不過,微軟自2003年以來就沒有分拆過股票——該公司當時股價約為50美元,目前其交易價格超過400美元。

Mahoney表示,如果輝達能夠繼續展現出持續成長的上升勢頭,那麼股票分拆就「合乎情理」。

原文標題Nvidia Looks Primed for a Stock Split After $1 Trillion Rally

—聯合報導 Matt Turner、Subrat Patnaik.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