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2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42
    +0.0008 (+0.09%)
     
  • 道指

    39,542.81
    +155.05 (+0.39%)
     
  • 標普 500

    5,225.94
    +11.86 (+0.23%)
     
  • 納指

    16,358.67
    +12.41 (+0.08%)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129
    -0.0108 (-0.13%)
     
  • 英鎊

    9.7740
    -0.0100 (-0.10%)
     
  • 紐約期油

    79.52
    +0.26 (+0.33%)
     
  • 金價

    2,373.50
    +33.20 (+1.42%)
     
  • Bitcoin

    62,307.58
    +1,126.88 (+1.84%)
     
  • CMC Crypto 200

    1,302.78
    -55.23 (-4.07%)
     

帶量採購再牽波瀾 對醫療器械股是禍是福?

Bumrungrad Hospital Thailand medical tourism healthcare
Bumrungrad Hospital Thailand medical tourism healthcare

兩年前,醫藥行業迎來了中央的「帶量採購」政策,對板塊帶來巨大衝擊。雖然政策效果長遠能提升行業集中度,對行業龍頭利好,但短期內限制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政策風險增加,藍籌股中生製藥(SEHK:1177)及石藥集團(SEHK:1093)兩年來股價表現都處於「有波幅無升幅」的狀態。

今年醫療器械股造好,愛康醫療(SEHK:1789)及春立醫療(SEHK:1858)近1年來股價有好幾倍增長。然而,浙江省近期發布通知,公開徵求《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部分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工作方案》意見。醫療器械股的春天是否又要被政策終結呢?

醫療器械推行集採政策

這次浙江的方案明確每個中標企業量價關系,針對冠脈介入藥物支架、冠脈介入球囊、骨科髖關節三類進行「帶量採購」,年採購量為2019年交易量的80%。採購周期2年。

按照量價掛鈎原則,年採購量的50%分配給首選產品;年採購量剩餘的50%,所有中選產品根據其中標價格由低到高按相應比例分配。簡單來說,價格越低,分配到的量越大。若果中選產品僅有一家企業時,年採購量的70%分配給首選產品,30%分配給中選產品。

藥品帶量採購曾帶來短期震盪

談醫療器械集採的影響前,不妨先回顧一下藥品「帶量採購」的影響。站在今日這個時間點看,2016至2019年,國內整個醫藥市場走出最顯著的超額收益,很大程度上反映政策倒逼醫藥創新,加劇行業龍頭勝出。

自2010年起的近十年醫改歷程當中,每一輪推出的新政策主題都是圍繞著保質控費,引導臨床合理用藥。不論是「限抗令」、《輔助用藥目錄》、《基藥目錄》,又或是《醫保目錄》,本意都是從政策端引導臨床合理規範用藥,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減少藥物濫用,降低病人用藥的經濟負擔,從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時迫使藥品創新升級。醫藥強企為了追求高收益,便要重研發,努力推出更多創新藥物,並且先一步進入市場,在「帶量採購」來襲前先享受高盈利的滋味。所以每一輪政策推出,或多或少都有汰弱留強,去蕪存菁之效,讓產品線強且競爭格局好的企業能脫穎而出。內地的主要龍頭恒瑞醫藥(SHSE: 600276),股價縱然在「帶量採購」政策出台後短暫受挫,但仍很快重返升勢,屢創新高。

器械集採未必能收汰弱留強之效

若將器械集採與藥品集採簡單類比,這次政策應該對器械行業都有驅動創新的效用。不過器械跟藥品的市場其實有不少相異之處,讓投資者雖然更謹慎思考政策對行業的影響。

廣告

首先是政策能否有效達致推動行業創新。器械的創新周期通常快藥品創新要快得多,創新藥需要突破性的創新,研發和臨床耗費時間因而較長,大概在5至10年左右,但對器械來說微創新也會有巨大意義,新產品推出市場的速度往往由2至10年不等,所以「帶量採購」對相關企業的潛在影響還需待詳情細節才可定奪。

同時,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競爭較低,病人選擇較少,但未必會是「唯低價主義」,未必不會放棄醫保,自費使用高價的醫療器械。

另外,是器械集採對行內龍頭企業的長遠效用。藥品集採有助汰弱留強,提升市場集中度,惟醫療器械行業的競爭者本就不多,愛康醫療及春立醫療的市場更是滲透率甚低,市場本無弱者,自然沒有汰弱留強之效。

結語

醫療器械股近年升勢凌厲,估值一直創新高,投資者除了注意器械集採政策的動向外,還需關注兩點。一是行業景氣度,亦即是器械企業產品的滲透率及銷售規模;二是國產化率的變化,國產化率是未來推進帶量採購等各種降費舉措的關鍵,國內有能力供應且國產化率較高的產品,其「帶量採購」的降價幅度也更為明顯,進口產品仍佔主導的細分市場,其議價降價的幅度則較為有限,這也對國產器械行業的創新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編輯:Yan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Jack Yip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