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76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52
    +0.0009 (+0.10%)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8
    -0.0003 (-0.60%)
     
  • 歐元

    8.4011
    +0.0029 (+0.04%)
     
  • 英鎊

    9.790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3.83
    +0.26 (+0.31%)
     
  • 金價

    2,361.60
    +19.10 (+0.82%)
     
  • Bitcoin

    64,550.36
    +547.25 (+0.86%)
     
  • CMC Crypto 200

    1,390.88
    -5.66 (-0.40%)
     

探討恒指波幅區

探討恒指波幅區

8月雖已過了逾半,港股仍然缺乏方向,於8月1至17日恆指介乎19,469至20,283點,波幅僅約4.00%;較6月和7月分別約8.50%和9.70%顯著為小。就收市位而言,8月暫時則介乎19,610至20,201點,差距更不足3.00%,配合8月3日至今大市成交金額均少於1,000億港元,所以8月餘下日子,若非外圍見重大負面消息,否則認為恆指能繼續守在19,600點之上收市。

至於上方阻力位,有兩個參考,其一是20天移動平均線,現為20,191點,留意三個交易日前 (8月12日) 仍在20,321點,高於20,300點,反映此線下移速度較快。

恆指主要波幅區間

筆者認為此線的走勢與8月上旬的10天線相若,意味著20天線失去短期參考性只是時間問題,若見20天線下移至低於20,000點,投資者便暫可毋須理會。故此較具參考性的阻力位,觀乎8月暫時高位見於8月5日的20,283點,低於20,300點,值得將主要波幅區間視為19,600至20,300點。若未見連續兩個交易日或以上突破此範圍收市,可維持港股缺乏方向之看法不變。另想指出周二 (8月16日) 大市成交額約987億元,暫為8月3日以來最高,當日高位20,173點與收報19,830點比較,累跌1.70%;與8月10日的1.73% (19,956 → 19,610點) 相若。

外媒指騰訊有意沽美團

而8月10日收市位較上日比較,則跌1.96%,當日更曾低見19,469點,為5月13日 (相隔近三個月) 以來新低。倘若8月10日的市跌受關注,8月16日的市跌成近日焦點亦可理解。消息面為市場留意是外媒指騰訊控股 (0700) 有意沽售美團─W (3690.HK) 股份報導,筆者於昨早發佈市評影片時已強調外媒對中港的報導已「平常心」看待較合宜。畢竟從7月下旬報導內房基金後未見下文,加上本周一 (7月15日) 報導內房民企債獲官方全額擔保;但報導中提及的龍湖集團 (0960.HK) 和旭輝控股集團 (0884.HK) 均不作回應。

未經證實報導必須慎閱

由此可見,外媒慣用「引述消息 / 消息人士」的報導手法之可靠程度絕對值得相榷。至於上述騰訊沽售美團的傳聞,亦已獲騰訊的市場與公關部進行了闢謠。筆者想指出以上三則報導均出自《路透》,對於其日後再「重施故技」,採用「引述消息 / 消息人士」的報導手法,敬請各位絕對需要慎閱報導,以免因未經證實報導而作出錯誤投資決定。其實《路透》有不少「前科」,例如今年6月上旬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央已初步批准螞蟻集團重啟IPO,計劃最早於7月在上海及香港提交初步招股書。如今8月亦已過了逾半,螞蟻的上市申請到底跑到哪裡呢?

廣告

還有今年6月中,路透引述三位知情人士報導,人民銀行已經接受了螞蟻集團成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請;以及6月下旬四名知情人士稱,面對來自中國政府的監管壓力,阿里巴巴─SW (9988.HK) 與螞蟻集團正逐步解除彼此的合作關係,並各自獨立尋求開展新業務。這等報導均沒有獲《路透》發表後續報導跟進,仿如從未作出上述所有報導似的,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不禁叫大眾反思,到底我們還要被這等未經證實,卻又言之鑿鑿的報導「愚弄」至如時呢?中港的財金監管機構,又會否高度正視這等報導呢?

作者:聶震邦

更多內容: